“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正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出,除主展“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之外,呈现专题“他乡之乡: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他山之石: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雕塑”两个专题展,呈现对于20世纪早期留学现象的观察与探。展览开幕前举行“留法艺术家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美术”研讨会,“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选登与会策展人和部分学者发言。
策展人:回望、思考留法先驱艺术家之路
红梅(“先驱之路”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对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的再回望、再研究、再思考
这次展览是对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的再回望、再研究、再思考的工作。
整个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处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古今文化碰撞的文化气氛里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民国时期的留学热潮,里面分留欧和留日,留美可以一起囊括其中,所以我们就先着手于从影响中国美术史比较深远的留法团体开始我们的研究。
之所以界定在和年,是因为年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年份。年从留法艺术家的研究来说,它是独立于历史之外的艺术史之年,就是在这一年中国才开始有了学音乐和文学戏剧的这一批留学生。比如王如玖、吴法鼎他们两个是由清政府官派去留学学习法律,但自作主张同一年分别转学到法国高等美术学校去学艺术,于是就构成了一个纪年。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这终于达到了历史学和艺术史学的完美结合,艺术史不再附属于历史学而能够独立纪年,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在这样的大框架下,我们在将近二百位留法艺术家里,以对中国20世纪美术有过重大推进和影响的艺术家为重点,进行这样的启动性展览,以此来勾勒或者是理清一些问题,引起对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研究新的热潮。
我们的计划是大概展出51位艺术家。我们联系了全国各地70余家公司、美术机构,二三十位留法艺术家的家属,以及国内外口碑非常好的大藏家,经过非常艰辛的努力,最后落实了40多家公司美术机构、家属和藏品,将近二百件作品,涉及到40余位留法艺术家。其中大概有六、七位有重大影响的作品,虽然经过努力但也没有成功,这有一点遗憾。
这些共同构成了年年初中央美术学院启动的展览,现在我们在龙美术馆开启了全国巡展的首站。这一批留法艺术家共同完成了历史交付在他们身上的使命,那就是他们推动了中国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将中国传统书画之外的油画、素描、水彩、色粉等传播到中国,并且将学院派的教育体系以公私美术办校的形式,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大学艺术教育体系以及我们现在基本的学科设置。
这些都是由我们现在正在展出的这些留法艺术家他们共同推动的,因此很多人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奠基者、开拓人,现在我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独立的高峰,各自气质鲜明,他们以独立艺术家的身份在艺术史上永垂不朽。可是他们也有一个大的历史脉络,那就是现在展厅里所呈现出来的。3号厅是以学院派古典主义、写实主义构成的现代性诉求,像王如玖、吴法鼎、徐悲鸿。6号厅是倾向于20世纪早期西方现代主义诸画派一批大师现代性诉求的探索之路,像我们熟悉的上海美专以及杭州美专的一批艺术家刘海粟、常玉等等。另外我们还请了资深的艺术史家、青年学者,共同构成我们这个展览的专题性研究和呈现。
整体上来说,虽然这些艺术家将近二百位,在我们的认知里每一个都是我们无法绕过的艺术大师,性格鲜明,但是整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建立中,他们殊途同归,他们共同努力给予了我们现在思想领域血液里的现代性基因。
主展“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展览现场
汪明洋(青年学者、专题策展人):关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研究
展览小专题之一“他乡之乡: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是对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研究,留法艺术家在法国是怎样学习,学习了什么,回国之后有怎么样的实践,对现代美术有怎么样的影响等等问题。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是在法国成立的,前后有位,他们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联系感情,共同研究。我们第一个部分归类是到年,这段时间有两个部分的实践。
第一是怎么样去学习西方,怎么从西方获取他们的营养。我们做了统计,在短短这几年之间,有19位成员成为了巴黎和欧洲的艺术沙龙,而且像咱们这次展出的常书鸿的《姐妹俩》,是当时春季沙龙的银奖作品,这都是他们的见证。第二,他们在学习国外的同时,也在通过一份杂志向国内介绍世界现代艺术的情况,比如说像常书鸿先生等几位艺术家,他们在几年间发表的文章有超过90篇,把西欧整个大陆的各个流派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他们给中国现代艺术做了很大贡献
第二个时期是年到年,在这个阶段,很多艺术家选择了回国,还有一些人在法国做了很多的事情来支持国内的抗战,这是中间的部分。
第三个时期是年到年。因为年中国抗战胜利,这个时候艺术家们比较多地重新回到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来,所以在年时他们做了一个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成员的展览,包括13位成员的件作品,今天到展厅当中还可以看到当时的作品。
这是当时的基本情况,从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其实对于宣扬现代艺术在中国的萌芽,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于艺术家团体的梳理和介绍,我个人也有一些其他的思考。
年春,留法美术协会(会址在常书鸿家)成员,摄于巴黎某游乐场。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不仅是艺术家的学会,而且还有做地质、物理、化学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发问或者是深思一下,像这一代艺术家他们到法国去学习的时候,包括他们自己写文章介绍他们也知道西方的现代是什么样子、传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后来又选择了各自的道路呢?我觉得或许可以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些留法艺术家,他们在当时的创作,比如艺术学会有很大一部分是做音乐专业的,有做音乐史的,还有做专门的音乐,像这样的艺术家、音乐家等各行各业在一块生活的状态中,他们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在。
我除了在参与这个专题的策展,另外一大部分精力也在做整体板块的筹备,正好这次两个展馆也比较契合我们的策展理念,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板块,一个是形式主义的板块。
我们在整理现实主义这一块是有不同的线索。比如说吴法鼎等人除了把写实的观念带到中国以外,还影响更多人去欧洲法国留学,所以后来看到以徐悲鸿先生为主要代表的,就是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包括他们在年到重庆之后合并的专科的道路。我们还可以看到苏州美专的这一条线索,可以看到他们特别坚持用色彩、素描、透视这种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创作,其实也是他们写实的另外一种表现。还有在抗战爆发之后,包括常书鸿先生他们走向西部,开始了一条强调民生精神的一种状态。其实这是三条写实的道路,当然他们很多写实本身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像以上海美专为代表的一些成员等,他们从法国巴黎到杭州创建社团和学校,都做了很多关于现代艺术的推广。中间还有像常玉这样走中西合璧的道路,其实这也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我们在梳理线索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说他们这样一种创作的状态,其实都是形式的探索,都是写实的探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产生了这么多的不一样的发现呢?所以说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国际视野来看待中国的美术史进程。
我觉得每个艺术家选择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看他们的共性。有很多艺术家都因为对现实和社会的反思,创作出了非常具有民族性、非常具有民族力量、表达了一个时代的旷世巨作,我们需要向国际发声,阐释我们中国的文化,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最后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看留法艺术家和他们给我们中国现代艺术到底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有一个专家的观点认为,很多当代艺术家没有看过20世纪的艺术家怎么谈影响,其实我认为这些艺术家带回来的不是说怎么教你画,而是带来了一些艺术上的理论、观点,包括艺术创作的那种热情,所以我觉得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他们也是奠定了整个中国现代美术的基本面貌。
这次展览的小册子其实上面也有的一艘邮轮,这是年11月份左右一批中国艺术家去法国留学乘坐的船。我用“宁为艺术而生,不为艺术而死”这句话来作为结束,希望这次展览能够引发大家更多的思想跟讨论,给大家更多的启发。
专题展“他乡之乡: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展览现场
董松(安徽省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专题策展人):先驱者将紊乱的艺术事业引导向一个明确目标
“先驱之路”路在哪里呢?在载着艺术家们到法国留学的博尔多斯号上。其实这个船长也没有意识到,这艘船对中国美术和整个现代化造就了多少人才,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年8月13日,从广东、上海、北京三地来的一百多名学生搭乘着博尔多斯号前往法国,在这以后,每年都会派很多人到法国去学习。尤其是到了3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包括世界的经济都在回暖,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高潮,大量的留法艺术学生出现,最多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有两千名留学生在法国巴黎学习,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学艺术的学生,其中以美术为主。那的学生自发成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当时创始人包括了常书鸿、刘开渠等学生。
“博尔多斯”号邮轮从上海起航至法国马赛港
一开始人们对这个学会了解的非常少,一直到年以后,潘玉良四千多件画作运回到国内收藏,其中就包括珍贵的历史档案,我们现在根据这一批历史档案重新打开了留法艺术学会的大门。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有件事情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年他们组织了25个团员到巴黎参观中国艺术展览会,他们也是第一次在国外看到中国的艺术品,所以对他们的艺术视野,对他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当时留法艺术学会通过《艺风》的杂志,介绍了大量西方艺术流派和各国艺术发展情况的文章。
学会最初完全是海绵式的学习吸收过程,到了年至年他们一部分留在法国,一部分回到国内,主动开始进行艺术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最后我想用在年8月《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启示》来结束我的报告,当时我选了其中的一句话,最好的是后面标红的部分:这里的青年艺术家已决意要导引中国紊乱着的艺术事业运动在一个明确目标之上,至于我们的结果且待将来的事业解答你们罢。
在年他们就发出了这个宣言,所以在未来我们在这个展览的基础上,可以更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