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风格典型建筑——凡尔赛宫
从大约年到年的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作巴洛克时期。与我们对任何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样,对这个时期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因为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晚期就已经出现了,而有些特征在年以后就开始衰落,并残存于年以后的前古典主义时期。之所以将巴洛克音乐限定在年左右,首先当然是为了方便学习与研究,其次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的确存在着一种内在风格上的统一。
关于“巴洛克”一词的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巴洛克(baroque)这个法文词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原意是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第二种说法是卢梭提出的,他认为这个词出自意大利文baroco。这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指逻辑学的三段论(演绎法)中的一种牵强的论式。这两个词源都具有奇异和不自然的含义,而第一种说法是现在被广泛接受的。
巴洛克一词在18世纪首先被用于建筑,人们用它来嘲笑当时建筑上的一些新奇的、怪异的和不自然的风格,所以这个词的运用起初具有特定的和贬义的内涵。年,法国哲学家普鲁赫第一次用巴洛克这个词来嘲笑当时的一位小提琴家的演奏,他说那种目的在于炫耀新奇和机敏的演奏方式“对他来说就如同潜入海底去费力寻找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珍珠,而钻石在地面上就可以被找到。”他进而认为,当时的法国和意大利流行着两种音乐,一种叫“歌唱性音乐”(musiquechantante),旋律丰富而自然,听上去毫无违和感;另一种就是“巴洛克音乐”,听上去充满大胆与新奇、快速与喧闹。年法国思想家和文学家卢梭在他的《音乐辞典》中对巴洛克音乐的定义也是带有贬义的,他认为这种音乐“和声混乱,充满转调与不协和音,旋律刺耳不自然,音调难唱,节拍僵硬。”
年,文化和艺术史家布克哈特(J·Burckhardt,—)开始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形容文艺复兴时期之后新的造型艺术。年,另一位艺术史家威尔夫林(H·Woelfflin,—)在他的著作《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中首次为“巴洛克”一词“洗白”,并用它来特指艺术风格发展中的一个历史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开始用巴洛克这个词来指音乐史上的一个独特的时期。
巴洛克音乐与当时的造型艺术之间的确存在一些相似的特征。这是一种宏伟壮观、热情如火、充满活力的艺术。它强调感情(affection)的表现和充满戏剧性的对比,在细节上又非常重视装饰性。它还具有大胆的艺术观念和手法,并且有一种尽可能综合各门艺术的倾向。
这种风格最主要的推动力还是人文主义的思潮,这种思潮在17世纪继续发展着,人们对于研究和复兴古代艺术的渴望,直接促进了单声歌曲(monody)和歌剧这些新的风格和体裁的诞生。
科学与文化在巴洛克时期的发展,特别是实验科学的进步,成为新的音乐风格的另一个重要源泉。这个时期不仅出现了像弥尔顿、莫里哀、鲁本斯、贝尼尼这样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也出现了像笛卡尔、伽利略、牛顿、莱布尼茨这样的科学巨人。这些伟人所带来的新的观念和成就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发展,人们开始离开神秘的数字占卜去发现音响的原因和本质,比如巴赫对十二平均律的运用、拉莫的《和声学》的问世和小提琴家族的完善等,都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艺术对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要求。
巴洛克时期还是一个宗教十分兴盛的时期。天主教和新教之间在17世纪上半叶进行的三十年战争(—)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和代表封建势力的天主教都在利用巴洛克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为自己服务。三十年战争后,新教得以确立,随着政治经济在17世纪后半叶的日趋稳定,宗教音乐世俗化的倾向也在增长,这可以从清唱剧和康塔塔等体裁的发展中看出。
西方殖民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和在音乐保护人制度下的宫廷音乐生活,也都对巴洛克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产阶级积累的财富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商业性歌剧院的出现,以及新的铜版印刷术的运用便是最大的例证。市民阶层的赞助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广泛,他们通过向音乐家学习音乐、购买印刷的乐谱和歌剧票来赞助音乐。其次,很多欧洲君主和贵族的宫廷成为重要的音乐文化中心,比如著名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宫廷和意大利的美第奇宫廷。与中产阶级和宫廷对音乐的赞助相比,教会对音乐的赞助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以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从年到年是早期,也是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期。这种风格发源于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当时的作曲家们竭力从16世纪文艺复兴的旧体裁和对位法中解放出来,渴望寻求并创造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和表现手段。年到年是巴洛克风格的中期,也是其定型期。作曲家们开始使用一种共同的音乐语言,各种体裁和形式都变得更加典型,巴洛克风格也开始逐渐传遍欧洲各国。年到年是巴洛克音乐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全盛时期,以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百年来的音乐发展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