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包子杂谈。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上古神话中那些大神是如何玩转音乐的。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已经讲过了最早有记载的乐曲是葛天氏的《广乐》,中国最早的音乐是什么?音乐也曾如此神圣,今天我们接着往下说。
伏羲、女娲
继葛天氏之后作乐的就是伏羲女娲兄妹。《繹史·卷三·太皞记》引《孝经钩命决》记载:“伏羲乐曰立基,一云扶来,亦曰立本。”同卷又引《楚辞注》:“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又《世本·作篇》记载:“女娲作笙簧。”《博雅·释乐》记载:“笙以瓠为之,十三管,管在左方。”《中华古今注·卷下》记载:“问曰:‘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妹,蛇身人首,断鳌足而立四极,欲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其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二簧也。’”
女娲所作笙簧如今在西南苗侗之地还广为使用,只是使用方法和原始的做法已经大为不同。而女娲作笙的最实际意义就是为了促使人类的生息繁衍,这一点马缟在《中华古今注》上已经说的很明白,“欲人之生……以为生发……”。那笙簧对于百姓的繁衍而言又有着怎样的具体作用呢?
这一作用最直观的体现是在苗族传统习俗“跳月亮”中。所谓跳月亮就是苗族年轻人互相追求的一种盛大仪式。每年孟春时节,苗族的青年男女就组织起来挑选一个天气晴朗月光如水的夜晚举行此跳月亮仪式。男女围成一圈后开始放歌跳舞,小伙子们在前面吹笙舞蹈,女孩子们在后面摇铃跟随。他们可以整整狂欢一个通宵而不疲惫。这中间如果有谁遇到情投意合的对象便可以牵手离开人群,找一个僻静的地方结合。这就是跳月亮的最终目的和终极意义。笙簧则在整个仪式中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和催化作用。
炎帝、黄帝
伏羲女娲之后作乐的神帝为炎帝神农氏。《繹史·卷四》引《孝经钩命决》:“神农乐一曰下谋,一名扶持。”《说文解字·第十二下·琴部》说:“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神农所作乐只留乐名没有内容,具体情形已不得而知。
神农氏第八代孙名为榆岡,袭炎帝号,命大臣刑天作乐。《路史·后记三》云:“炎帝乃命邢天(即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釐来,是曰《下谋》。”此处所说《下谋》和神农氏所作《下谋》当为一脉相承的关系。从乐曲的名称看,《扶犁》和《丰年》两首曲子都是和农业有着很大的联系。《扶犁》当是对于耕作的赞美和歌颂,《丰年》则抒发的是最后收获的喜悦之情。这二者在内部具有顺承和因果变化的关系。
和帝榆岡同时期存在的帝王就是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在和蚩尤的战争中曾经用东海流波山的夔牛皮作鼓,雷兽之骨为鼓槌,以此震慑蚩尤。战胜蚩尤之后黄帝命乐师作《棡鼓十曲》,《繹史·卷五》引《归藏》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作《棡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惊》,二曰《猛虎骇》,三曰《鸷鸟击》,四曰《龙媒蹀》,五曰《灵夔吼》,六曰《雕枭争》,七曰《壮士夺志》,八曰《熊罴哮呴》,九曰《石荡崖》,十曰《波荡壑》。”
这一组大型鼓曲完全是黄帝蚩尤大战全过程的艺术再现,从中我们依稀可以还原出一场旷日持久厮杀惨烈的大混战。黄帝一挥手,风后、力牧、常先等军中主将便策动虎、豹、雕、鸱等战兽军团向蚩尤的军阵发起了第一次冲锋。成千上万的虎豹豺狼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它们白森森的牙齿看得蚩尤的属下们胆战心惊。群兽践起的烟尘遮天蔽日、直上云霄。爪利嘴尖身形巨大的雕、鸱、鹰、鸢们在低空盘旋着,嘶鸣着,等着择人而噬。先遣队过后接着就是神仙们上场拼杀。
群兽一冲而过,蚩尤的军队早被冲得七零八落。许多兵卒都被撕扯的不成模样。满地的肚肠全成了鹰鸷的美餐。战场上仿佛是修罗地狱一般,异常惨烈。愁云笼罩血雾漫天,鬼哭神嚎天地变色。但是蚩尤所辖的魑魅魍魉和苗民军队都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如潮水般涌了上来,黄帝一方的气势立即受到打压。风伯、雨师、夸父、应龙等双方重量级人物也陆续参战,但战争的天平最开始是倒向蚩尤的,在蛮力的冲撞比拼,黄帝军团始终处于下风。
等到乐曲第七章《壮士夺志》开始的时候单靠蛮力的情况可能才逐渐消失。因为黄帝一方在此时已经获得决胜千里的法宝——奇门遁甲兵法。从这一乐章开始黄帝蚩尤双方的胶着已经被打破,黄帝的军队逐渐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乐章进行到后面三节时,黄帝一方已经士气高涨、绝地反击,直至最后犁庭扫穴彻底平定蚩尤。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又云:“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下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名之曰《咸池》。”
《庄子·外篇·天运篇》中对《咸池》之乐做出了非常优美动人的解释。文中说黄帝在洞庭之野演奏《咸池》,大臣北门成听完之后惊惧、怠惰、疑惑之感不断涌上心头,遂询问黄帝,黄帝给他讲解了其中的玄机,用现代诗的风格翻译出来如下:
寡人起先演奏的是
天道与人事的结合,
五德和自然的结合,
追求的是茫茫宇宙的大光明。
万物随着四季循环,
春生秋杀、
秋收冬藏;
生杀互易、
寒暑交替;
阴阳和合、
互生互长。
忽而雷霆贯于双耳,
如万马之奔腾;
开头无头,
结尾无尾。
其中展现出了人生无常的大道至理,所以你会感到惊惧。
接着寡人又演奏了
阴阳之和、日月之明,
声音可短可长,
能柔能刚,
变化多端,
不循定规。
它能够填平坎坷崎岖的漫漫人生路,
它能够抚慰忧伤愤懑的支离破碎心。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神形合一精神自守。
因为此般种种,
音乐的力量可以安定人鬼神,
可以行纪日月星。
当乐曲快要结束时,
我的节奏变得舒缓,
追求止于当前,
神思流入彷徨。
我究竟在追寻什么?
我思而不能得;
望而不能见;
追而不能及。
我茫然,
我彷徨。
我已经处于了四虚之道
环周烟波浩淼云水茫茫,
风无形,
云无相,
水无痕,
雨无常,
无形无相即是空。
我心一空,
酹酒一觞。
继而变得绵延屈曲而随顺,
我的乐曲随顺,
你的身心自然就会跟着随顺,
所以就会产生放松、怠倦。
到最后我又一反轻松,
配合自然的旋律演奏了生命的最强音。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音乐无形而穿透万物,
不着边际似有似无,
恍恍惚惚乍阴乍阳。
听之在前忽焉在后,
听之在左忽焉在右。
有人说死气沉沉,
有人说生机勃勃,
有人说硕果累累,
有人说欣欣向荣。
冬去春来,
花落花开,
鸿雁归也,
水逐东流。
当世人都对此惊疑不定时,
只有——
询问圣人。
何谓圣人?
圣者,
达于人情通于天命者也。
圣人听毕,
默而不语。
心中自忖:
此自然之音。
北门成啊,
你虽然捕捉到了零星的感受,
但是无法一窥全豹。
此时你就会迷惑。”
少昊金天氏
黄帝之后又有少昊金天氏继之。《繹史·卷六》引《古史考》云:“少昊之乐曰《九渊》。”《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少昊之乐和他处的国家有绝大关系,而此乐反应的正是江河入海时的浑厚气势。
少昊所处大壑当是《列子·汤问》中所说的“归墟”。归墟是一个很深的无底洞,天下所有的江河之水都会从里面灌进去。归墟中有五座仙山,山上所居皆仙人。但是这五座仙山都会随着归墟中的巨大波涛上下浮动,住在上面的仙人非常苦恼,所以就向天帝抱怨,天帝只得派风神兼海神的禺彊处理此事。
少昊的国家就建立在如此一个看似得天独厚却又凶险恶劣的环境中。他每天看着百川归海的壮观场面,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气势表现在了音乐之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古的多数音乐都是源自于大自然的恩赐。
颛顼、帝喾
少昊之后出现的大神是北方黑帝颛顼,他所作的音乐总名《承云之乐》。《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记载:“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运》,以祭上帝。”至于八风到底是哪八风,众说纷纭。八风既可以理解为八方之风又可以解释为八季之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则更为可信一些,八风即八音,而八音指的就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这一种说法和颛顼小时候玩的琴瑟结合起来看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颛顼之后又有帝喾。帝喾命乐师咸黑作了《九招》、《六列》、《六英》三首乐曲,接着又让乐工有倕作鼙、鼓、钟、磬、吹苓、管、壎、篪、鼗、椎钟等乐器。乐曲就绪,乐器既成,下来的要做的就是演奏了。帝喾命令手下一班音乐大师擂鼓、击磬、吹苓、展管篪,随着音乐起舞的是一只叫做“天翟”的凤鸟。
尧、舜
帝喾之后便是帝尧。尧继位后不久就让手下乐官质创作乐曲。质是个天才的乐师,他仿效山林溪谷的自然之声创作出了成套的高雅曲子,将鹿皮割成条紧紧束在缶上面来击打歌唱,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磐之声,以致百兽舞,这套乐曲就叫《大章之乐》。
尧又命夔典乐,夔为乐正,级别应该比质能高一些。他创作的乐曲叫做《箫韶》。《列子·黄帝》记载:“尧使夔典乐,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夔之初作乐也,皆合六律而调五音,以通八风。”孔子曾经盛赞此曲:“《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能让醉心礼乐的孔夫子说出这样赞美的话,足见《箫韶》的魅力之大。
尧之后就是舜。尧舜之治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其中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舜在自创音乐的同时又继承了前面许多帝王的乐曲。《淮南子·齐俗训》记载:“有虞氏……其乐《咸池》、《承云》、《九韶》。”这里所说的《咸池》是黄帝之乐,《承云》是颛顼之乐,《九韶》即为《箫韶》,也就是尧的乐曲。舜在继承前任帝王的乐曲的同时自己也在发扬帝王作乐的传统,他所作的乐曲名为《南风》。《南风》又有两种不同的版本,《繹史·卷十》引《尸子》云:“帝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同书又引《琴操》中的《南风》歌与《尸子》中所记颇为不同,诗曰:“反彼三山兮商岳嵯峨,天降五老兮迎我来歌。有黄龙兮出自于河,负书图兮委蛇罗沙。案图观谶兮闵天嗟嗟。击石拊韶兮沦幽洞微,鸟兽跄跄兮凤皇来仪,凯风自南兮喟其增悲。”
舜除了在乐曲上有所创新之外,于弹琴一道也是颇为精通的。舜对音乐的钟情和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中国上古一直以来就有“列士献诗瞽献曲”的传统,而舜的父亲瞽叟刚好具备这个条件。瞽叟除了支持象母子作恶之外最大的本事就是拨弄五弦琴。舜小时候虽然在家里受虐待,耳濡目染之下却也将瞽叟的琴技学得很有火候。
禹、启
舜之后便是夏禹继位,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中国的奴隶制开始。但是帝王作乐的传统依旧在一如既往的流行。《淮南子·齐俗训》记载:“夏后氏……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夏籥》是夏后氏文舞所配乐曲,共有九种变化,或者是九个乐章,所以称其为“九成”,成,变也。
夏禹之后为夏后启,启正式开启了一家独占天下的时代。尽管上古帝王传到启这一代时历史性已经很强了,但是他在神话中的形象还是神通广大的,未尽脱离神话时代。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这里,夏后启俨然就是一位载歌载舞的上古音乐家而非君主。又《大荒西经》记载:“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文中所说夏后开即为夏后启,汉代人避景帝刘启讳,将启改为开。《九招》即为《九韶》,也就是尧舜时期的音乐。夏后启同样在发展的同时继承了前人的一些音乐。
到了“殷革夏命”之后,商汤作《大濩》、《晨露》之乐。武王伐纣确立周室之后作《大武》、《三象》、《棘下》之乐。
自三代而后虽有音乐,但是已经与上古大神渐行渐远,所以此处不再赘述。音乐既然在上古神话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几乎贯穿了神话发展的整个过程,她的魅力让远古先民如此执着的继承和发展。
音乐是与上古先民的劳动、宗教、舞蹈、诗歌紧密联系水乳交融的,这几种艺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这几种艺术形式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原始宗教。神话是原始宗教密不可分的构成部件。神话是讲述各种神灵故事的口头叙事作品,这也就决定了神话的必然是宗教的。
当原始先民在宗教的引导下,在规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举行某种神圣庄严地仪式时,就会传诵部族内世代流传的关于神的故事。在庄严地传诵过程中舞蹈是必不可少的娱神工具,久而久之就有了专为某一特殊舞蹈而配的音乐。于是音乐也就具备了宗教性。
原始部族中,能够在集体仪式中具有说唱神话权力的人不是酋长就是被认为是具有沟通人神鬼能力的大巫师。前面所说夏后启估计就是一位君主兼领大巫师、大祭司的多重角色,他载歌载舞,并且佩戴面具,手执法器,显然是在进行一次盛大的祭祀。
在神话中他能够见到天帝并且取得天帝所珍宝的《九招》之乐,就说明国君兼领巫师具备沟通上帝的神通。这也就决定了音乐的神圣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及它的规范性。当某一神圣的音乐被创造出来之后它就是这个部族沟通天帝、祖神、鬼怪的必备之物,所有族人都有义务将之一代一代往下传。可以这么说,宗教成就了音乐,音乐维系了宗教。
从音乐的规范性这一特征出发,统治者们将音乐有意无意的用在了行政管理和国家、部族的日常事务中。这样一来音乐又具备了政治性。这一点在《淮南子·本经训》中有所体现:“政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弟良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天下和洽,人得其愿。夫人相乐,无所发贶,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此文中音乐的作用已经涉及到管理国家教化百姓的各个方面,不可谓不细致。宗教和世俗两方面都需要音乐来为自己服务,音乐自然而然地就成了经久不衰且地位尊崇的东西,这种情况反映在神话中显得更加辉煌夺目。
参考文献:
佚名.山海经[M].李润英,陈焕良注译.湖南:岳麓书社,.
(清)马驌.繹史[M].王利器整理.北京:中华书局,.
(清)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刘文典撰,冯逸、乔华点校.淮南鸿烈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
袁珂.中国神话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
袁珂.山海经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李剑平主编.中国神话人物辞典[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电子文字整理版)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