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广东地方乐种,承传优秀岭南文化”,作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三大地方乐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由中小学生来展演,也是有声有色,让人“听出耳油”。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承办、广东艺人广东音乐研究所协办的“广东省中小学广东地方音乐交流展示活动”近日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五山校区艺体中心音乐厅举行,12支分别来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潮州、汕头的中小学生队伍,现场展演了三大地方乐种的13首代表性乐曲:广东音乐《娱乐升平》、《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广东汉乐《客家乐》、《寒鸦戏水》等,潮州音乐《画眉跳架》《浪淘沙》《鼓乐飞腾》等,其中还有佛山本土唯一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十番”。中小学生高超的技艺、动听的旋律、传神的表情,让现场观众和听众都大拍手掌叫好。值得一提的是,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活动全程采取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全省中小学师生可以足不出户,同步观看。广东省教育厅方面介绍,本次活动自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全省有20个地市和省直中小学校师生热情参与,成果丰硕,成效显著。各地市教育局、省直学校进行了有效的组织、宣传、发动,在各地中小学掀起了学习传统地方乐种的热潮。“活动旨在加强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在粤学校生根发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各地市、省直学校通过认真的初评,共报送节目个参加了省评,其中参演学生达人,指导教师达人。经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8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51个,优秀组织奖8个。近年来,广东中小学不仅在艺术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方面成绩突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方面也卓有成效。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自年以来,学校与粤乐大师林贤辉先生合作,建设了“广东音乐展览馆”,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并组建了不同梯队的“广东音乐团”,积极引领学生学习和承传岭南优秀传统艺术。近两年,学校又与粤剧大师倪惠英合作,建立了“倪惠英粤剧大师工作室”;与国乐大师方锦龙合作,建立了“方锦龙国乐大师工作室”。所有这些举措,对推动岭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承传,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都起到到了积极作用。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做好学校美育工作,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要继续加强、加大对“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投入和推广,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在广东省各级各类学校生根发芽,积极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通讯员:王志远、刘夏坚、梁春玉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通讯员:王志远、刘夏坚、梁春玉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