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陕北民歌小调,几次阴差阳错,成就了今

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74568.html

年4月25日,中国广州,在中方为招待“三国四方”会议与会代表团所举行的盛大晚宴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走上台,情绪高昂地讲了这样一段话:为了庆祝你们这次会议的成功,我献来了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昨天晚上我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话音刚落,宴会厅里人们纷纷起立,掌声四起。

年4月24日21时35分,随着基地第一试验部部长、卫星发射现场指挥员吕诚华一声令下,操纵员胡世祥迅速按下了点火按钮,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轰鸣声中搭乘着火箭冲入了太空。

15分钟后,卫星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了轨道。国家广播事务局随即报告:已经收到“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出来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

得到这一消息后,作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总管家”的周恩来,激动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连声说“好!很好!”。当《东方红》前四个小节,共27秒长的乐音,以20.兆周的频率,被地面接收站接收,再通过广播电台转播到世界各地时,周恩来的脸上是掩盖不住的笑意。

年4月29日,新加坡《民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东方红一号”发射的特稿。其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这颗一百七十三公斤、播放着《东方红》音乐的中国人造卫星,飞遍了全球,自然,也飞过了白宫、五角大楼、华尔街、克里姆林宫的上空,也在尼克松、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的头上飞过,它打破了美苏在太空科学方面的垄断。”这段从天外传来的《东方红》音波,就这样成为了中国进军太空科学的“宣言”。此时,全世界的见证者们或许都知道《东方红》是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流传了近30年的著名红色歌曲,但是却不太可能有人知道,它其实最早起源于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小调。

关于《东方红》,有人说,它的最初原型是一首叫做《你叫妹妹不放心》的陕北民歌。更多的人则认为,它其实起源于另一首流传于陕北和晋西北的民歌,《芝麻油》。然而,对比这两首歌曲不难发现,歌词虽然大不相同,曲调却相差无几。

没有人说得清,这首民歌曲调,诞生于何时,创作者是谁,它的第一版歌词是什么。这首曲子已经在黄土高原的山坳坳里,在黄河两岸,流传了几个世纪。晋、陕大地上的一代代后生,在贫瘠的土地上,吊起嗓子唱着那一句句亲昵的歌词,抒发着心中的情爱喜乐。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曲充满西北味道的小调,会在年,与“红色”结缘。

年2月,一个23岁的山东小伙,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踌躇满志地准备投身革命文艺工作。他就是后来的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现代音乐家安波。

想到《芝麻油》曾经在民间传唱度很高,旋律又简单好记,安波便用《芝麻油》的曲子,填上了新词,号召人们投入到抗战中去。《芝麻油》的曲调挂着《骑白马》的名字,在陕甘宁边区唱响。

年,也就是《骑白马》诞生4年之后,以它为范本,《东方红》在延安以北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县城里,开始萌芽。

这是陕北一个冬日的早晨,佳县张庄村农民李有源,早早就起来了,他挑起一副扁担向佳县县城方向走去,就在他快要走到县城的时候,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照得满山遍野一片红彤彤的。李有源凝视着这轮红日,顿时觉得浑身充满了温暖和力量,一个念头随即闪过了他的脑海:把毛主席比作太阳那真是最好不过了。

李有源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还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民间艺人。能拉板胡,能弹三弦,擅长表演,还是个编写秧歌和快板的高手。

李有源早年家庭贫困,靠放羊维持生计,直到家乡“闹红”,他和穷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因此,他打心眼里感激中国共产党,感激党的领袖毛泽东。

千百年来,喜欢“缘事而发”的陕北人,习惯了用词曲和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此时,在陕甘宁边区,一股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中共重要领导人的民歌热潮也在悄然兴起,搞文艺、爱热闹的李有源,自然也成为了这股热潮中的一员。

望着清晨的黄土高原上这一轮壮丽的红日,李有源突然又想到了三个字——东方红。这三个字,是不久前他到佳县县委办事的时候,在县委秘书的本子上看到的。李有源并不知道,“东方红”这三个字出自哪里,或者有何寓意,但是望着眼前的景象,这三个字在他的脑海当中,再也挥之不去。

当天夜里,家里的人全都睡着之后,李有源却毫无睡意。他点上了一盏煤油灯,坐在炕桌旁,想一想,唱一唱,手还在麻纸上写写画画。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写出了四句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写到这,李有源转念一想,这词配上秧歌好是好,可是每年只有在过年闹秧歌的时候才能唱一次,岂不是可惜了。这时,李有源想起了他白天还在哼唱的那首《骑白马》,便试着将“东方红”四句词套了进去。就这样《东方红》的最初雏形诞生了。

写出了这四句歌词后,李有源把它教给了自己的侄子李增正。李增正和他的三叔一样,也是附近小有名气的文艺爱好者,逢年过节担任着张家庄秧歌队的“伞头”,有一副难得的好嗓子。年春节,李增正到佳县县城闹秧歌时,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演唱了“东方红”,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与喜爱。

年冬天,边区政府在佳县县城附近,组织起了一支由70位贫困农民组成的移民队“走南路”。他们经佳县、米脂、绥德,最终到达延安一带垦荒。这支移民队的副队长正是李增正。而就是在这条南下路上,李增正一个无意的举动,促成了“东方红”歌词正式面世。

在佳县移民队南下的路上,很多人不免想家,平时擅长编秧歌的李增正,为了宽慰大家说道:“咱们在路上红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咱就编个歌来歌唱一下毛主席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增正根据政府宣传的“移民”的好处,依照《骑白马》的曲调,编写了一首《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

移民队一路南下,李增正也带领大家,一路把“东方红”和“移民歌”唱向了延安。因为李增正,常把两首歌连在一起,用同一首曲调演唱,“东方红”“移民歌”,这两首原本各自独立的歌曲,渐渐唱成了一首歌。

年2月29日一早,一沓沓《解放日报》,被分发到延安各地。这一天,《解放日报》用大幅版面报道了“移民南下运动”的盛况。其中,在提到佳县移民队时,作者还特地提到了李增正领导老乡们歌唱的内容和情景。这次报道,被认为是“东方红”歌词,首次登上报纸版面。然而,由于传唱过程中出现偏差等原因,这次登报面世的歌词,与原始版本有些许差别。

年3月11日,《解放日报》记者陈伯林在采访李增正以后,又以《移民歌手》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根据李增正的演唱记录,把“东方红”四句歌词,纳入“移民歌”,并作为第一段刊登,只是将“东方红,太阳升”一句写成了“太阳升,东方红”。此外,这篇文章中还附录了“东方红”四句歌词的曲谱,并注明,这首歌曲仿《骑白马》而作。

几乎是一夜之间,这首曲调朴实优美,歌词朗朗上口的《毛主席领导穷人翻身》在陕甘宁边区流行了起来,人们又亲切地把它称为“移民歌”。“东方红”四句歌词,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张嘴就来。

从年10月开始,赴东北开展革命工作的延安鲁艺“东北文艺工作团”,在沈阳展开了集体为“东方红”填词的工作。这个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所以不再需要像当年那首《骑白马》一样,去宣传革命了。东北文艺工作团就以“移民歌”为参考,把歌词创作的基调,定为了歌颂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几经修改,“东方红”这一歌名,被正式确定了下来。并形成了现行的《东方红》歌词版本。

《东方红》现行版,仍然以李有源当年创作的那一段、四句词为首。负责对填词进行整理和修改的公木等人,对这一段词所做的修改,就是把“生存”一词改为了“幸福”。在他们看来,为人民谋求“生存”,远没有为人民带来“幸福”,更能贴切地说明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了。

年世界青年联欢节前夕,为凸显《东方红》作为颂歌的特质,作曲家李焕之等人,对《东方红》乐曲做了一次全新的改编。至此,现行版《东方红》词曲基本定型。

进入年代,周恩来的一个提议,将《东方红》,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年和年,空政文工团和上海市,分别推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两大歌舞作品。周恩来在看过这两场表演以后,渐渐地萌生了一个想法。年7月18日,在国务会议上,周恩来把这个想法变成了提议!那就是要创作一部表现党的斗争历史、展现毛泽东思想的大型歌舞作品,向国庆15周年献礼。自此,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即将问世!

7月20日,周恩来把当时主管国内文艺工作的几位负责人,请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就创作工作征询意见。当时,参加会议的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提出了一个建议:这台歌舞作品的名字可以定为“东方红”。很快,周恩来便批准了这一提议,并将这个作品正式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作为这部音乐舞蹈史诗的总导演,周恩来还特别提出,将歌曲《东方红》,改编成交响乐合唱,并作为整部作品的序幕。

年10月2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几天之内,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贵宾,都前来观看了演出。

在人民大会堂,大幕拉开后的3分30秒的时间里,数百名演唱者和舞者,演出了歌曲《东方红》自诞生以来最为恢宏的一幕。随后,这部音乐舞蹈史诗,又接连在人民大会堂连续演出了13场,场场爆满,盛况空前。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东方红》音乐舞蹈史诗被正式改编为电影。半个世纪以来,这部作品中的很多歌曲,一直在人民大众中广为传唱,成为经久不衰的“20世纪艺术经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74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