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语
打小时候,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灌输了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他们既天赋异禀,又勤奋异常,这让我们又羡慕又惭愧。我们总说自己没那种天赋,而父母则总认为你不够刻苦,特别是如果父母们知道一个非常时髦的“一万个小时理论”的话,你也许就会永远背个不刻苦、不努力的罪名。而今天这本书就是替你洗白的。
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一起来看看何谓刻意练习!
作者简介
安德斯艾利克森
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精华解读
以下内容为《刻意练习》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录
一、天才的真相
二、有目的的练习
三、大脑的适应力
四、心理表征
五、黄金标准
六、在工作中“刻意练习”
七、在生活中“刻意练习”
八、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正文
一、天才的真相
我们一生下来就被教导要向天才学习,那么他们那些神秘的洪荒之力真的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吗?
莫扎特
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而且单就完美音高而言,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
帕格尼尼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了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
同时,作者也发现,那些被视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闭症的传奇,虽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成功也确实遵循着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二、有目的的练习
研究证明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那很多人就会说,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为什么我们就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
一般人学习或练习一种技能,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练习法,即反复地做某件事情,但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作者和同事曾经开展过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尝试记忆数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左右,经过练习,慢慢地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练习的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就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
3.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
4.需要走出舒适区
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觉到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舒适区,几乎每个人都会偶然碰到瓶颈,那些关卡看起来很难,好像你永远也克服不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障碍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导师或教练,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碍,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三、大脑的适应力
每个人练习都可能遇到瓶颈,但“天才”从不放弃。要知道所谓瓶颈,更多时候也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事实上你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只是你的动机不足罢了。因为,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适应力,远超一般人的认知。
伦敦出租车司机
伦敦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道路,足以使GPS系统陷入混乱。所以,这座城市对出租车司机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极其复杂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资格考试。为了获得许可证,出租车司机得记住所有的街道的构成,准确说出途径的所有街道与重要地标,并且要在复杂的路网中,规划出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路径。曾经有一道考题是让出租车司机把考官带来一尊手拿奶酪的老鼠雕像前,而那尊雕像只有一英尺高,而周围全都是高耸入云的建筑。
科学家对考取资格证的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大脑中涉及记忆的区域——海马体,相比考取前显著变大了。科学界曾经认为,成年人的大脑布线已经固定。但对出租车司机以及对盲人大脑视觉区的研究,推翻了科学界以往的认知,证实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不断打破的记录
人类身体的适应能力令人难以置信。年,约翰尼·海耶斯创造的奥运会世界纪录是2小时55分18秒,当时的报纸称其为20世纪最伟大的比赛。如今年之后,马拉松的纪录已经刷新为2小时2分57秒,比海耶斯快了将近1小时。而且,现在你想要参加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成绩必须不低于3小时5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也就是说海耶斯当年创造的纪录,放到现在只是一项赛事的参赛资格。同年的跳水比赛,运动员尝试空翻两周时,差点身受重伤,为此,官方甚至认为跳水是项危险运动,建议奥运会取消该项目。现在空翻两周已经成为跳水项目的入门级动作,即使10岁的孩子也必须会这个动作。
人类的身体与大脑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我们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当它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身体系统感受到压力,原来的平衡无法继续下去,身体便会开始响应那些变化,重建体内平衡。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切忌不要太过,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在大脑方面,年加拿大人大卫·理查德·斯宾塞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位数字,创造了纪录。五年之后,美国人沙克尔,背诵了小数点后的1万个数字,年,印度人拉吉维尔·米纳背诵了小数点后的7万个数字。史蒂夫当年记住82个数字创造了人类记忆水平的巅峰,然而在年,来自中国的王峰创造新纪录,成功记住个数字。
一旦我们明白了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就会明白,人类的潜能可以被构筑,而非简单地发掘。
四、心理表征
当大脑和身体不断适应新的极限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我们进入了能力攀升期呢?这就要提到心理表征的概念了,它是一种与我们大脑中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比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看到”那幅画。又比如提到“狗”,假如你从来没见过狗,那么狗的所有特点都只是无意义的数据与标签。但是当你养过狗,那么所有的信息都被整合到一个全面的概念之中,由狗这个词来表征。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亚历山大·阿廖欣。可以同时接受26人的盲棋挑战。26个棋盘,个棋子,个方格,不借助任何记忆辅助工具,且每一位挑战者水平都很高,然而阿廖欣却游刃有余,创造出赢17盘、输5盘、和4盘的成绩。
是国际象棋大师都是记忆高手吗?研究证实一旦随便摆放旗子,他们的记忆与普通人差不多。而正是行棋的规律和秩序符合他们的心理表征。多年的训练使得棋手只需看一眼,就能辨别出棋子的规律,不仅是棋子的位置,也包括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处理棋子的方式,就是心理表征的一个例子,他们既能着眼于全局观察,也能在必要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招法上,既见森林,也见树木。
刻意练习能够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将杰出人物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正是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通过多年的练习,杰出人物对本行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心理表征,它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走势,能够预想到更多的不同结果,并迅速对其进行过滤,提出最有可能的行动。同时,杰出人物可以使用心理表征,进行无意识决策,自动分析对象,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因为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组织信息的心理结构,新的信息变成了不间断故事的一部分,你能更加迅速地消化,并转移到你的长时记忆中。心理表征也有助于组织信息,精心创建的心理表征,让你可以立即吸收考虑更多的信息,不把信息作为孤立部分看待,而是当成整体中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有助于制定计划、学习,心理表征不只是学习的结果,还能帮助我们学习。学生之间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多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心理表征有多么有效。
五、黄金标准
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心理表征,杰出人物又如何运用完备的心理表征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想要了解这一相辅相成的过程,就要了解学习的黄金法则: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标准
小提琴堪称最难学的乐器。它的指板上没有任何琴格,你必须把手指准确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才能拉出期望的音符。而且琴弓一秒之内要与琴弦发生数百次甚至千次的抓与滑的交互,你需要变换琴弓施加在琴弦上的力量,控制发出的音量,力量太大,刺耳;力量太低,又不可接受。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只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个小时,优异组个小时,杰出组个小时。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训练方法的技能。它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它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通过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