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看国际时政节目的那些年,我脑海中是保有对艺术的那份纯真执念的,艺术无国界、艺术无政治,艺术无贫富。
可是,自从这几年喜爱收看时政评论性节目,特别是国际动态以及海峡两岸关系以后,原本对艺术的那点崇拜、那点敬畏、那点坚守、那点纯粹就渐渐地远去了。艺术家们的那头长发、那句“不问政治”、那份洒脱、那种自由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真实。
我倾心多年的格莱美、奥斯卡,甚至包括诺贝尔等也变得酸臭、虚伪、惺惺作态。
全球化的景象如同泡沫一样从内心破碎了,价值观的疑问从未像现在这般附着于心。若是不听那些学者、专家、教授讲述国家、世界、人类、命运,一切是否还安好?
冷战、零和博弈、共同价值观、双重标准、世界秩序、欧盟、欧洲议会、制裁、印太战略、第一岛链、南海自由航行、北约东扩、以武拒统、以台制华、以乌制俄……
奥斯卡,是我年少时敬仰的所在。看到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诚心做电影的人不畏世俗不畏艰苦前赴后继,用一部部低成本走心的电影冲击奥斯卡,我心激荡。虽说屡战屡败,可那份追求永记于心。回过头来,我还会琢磨,是不是我们的拍摄手法、导演水准、演员表现、翻译能力、故事情节与欧美国家有差距啊,所以漫漫艺术路还需要慢慢摸爬滚打。可到了21世纪了,我们的电影已大范围学习好莱坞生产模式了,实行了明星化、资本化、科技化,可依然是徘徊在奥斯卡的大门外,不得其法不知所以然。
对于格莱美,我还是比较清醒的。
毕竟咱们的音乐发展模式与西方不同,虽说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曾经游历欧洲,传播过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但年代久远、范围有限。所以,我们学习西方音乐还是处于模仿与感悟的阶段,交流又不对等。
至于现代流行音乐,无论是在录音技术、歌手培养、主创队伍打造、产业发展上都滞后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流行音乐,特别是东西方形成的音乐风格又迥然不同。当我们还沉醉于邓丽君的情感与音色之美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出现了迈克杰克逊、麦当娜以及音乐MV了;待到我们引入迪斯科、电声合成器还没玩明白的时候,人家那边又涌出来LadyGaga、蕾哈娜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新潮流歌手。格莱美,就是西方现代音乐的风向标,引领着西方时尚音乐。在那里,能见到亚洲人的身影也多属于亲西方、膜拜西方的日韩东南亚等地的音乐人,我们只是看客,或者说是被末流化的小白。
其实,我们真得很努力,至少在包装上、明星运作上学的还是有模有样的。可付出的心血被无视掉了,因为潮流不在东方,不在我们的手里。除非有政治因素干涉进来,比如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