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韩冷艺术与商业的春日邂逅

访谈&展览

策展人·韩冷

CURATOR·HANLENG

InterviewandExhibition

采访者

周蕙杨

受访者

韩冷

编辑

庄一迪

审核

钟洵

文字整理

周蕙杨

TheArtHunter寻艺有幸对话策展人韩冷,与你一起走近「珀耳塞福涅之春」新媒体沉浸式秀展的台前幕后。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图

Q·THEARTHUNTER

为什么要以古希腊神话中的“春之女神”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为展览名?

A·韩冷

关于这个展览的名字,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珀耳塞福涅之春”。主办方合景·摩方的需求是一场以“春”“森系”为主题的新媒体展览,基于这个初衷和出发点,我首先想到的是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TheUffiziGallery)的那幅经典的油画作品——《春》(AllegoryofSpring),所以立即就确定了此次展览的大致方向是“古典”和“经典”,希望用特殊的策展方式,将欧洲传统艺术、时尚潮流和新媒体相结合。于是,秀导Chloe据此提出了“珀耳塞福涅之春”这个概念。

整个项目由两大板块组成,一个是新媒体艺术展,一个是时尚大秀。由于新媒体展场同时也是走秀的秀场,所以如何把两部分融合在一起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和突破。每个板块的作品,包括《赫利尔斯的战车》、《那尔喀索斯所想》等,它们都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我们用这些人物的属性去标记作品的属性,完成了一次自然与科技的探索,将自然与新媒体作品进行结合。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图

Q·THEARTHUNTER

此次展览参与者是策展人、秀导、艺术家、设计师、国际超模、实验音乐人等,您认为他们各自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A·韩冷

本次展览是由多方力量共同促成的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因为我们需要把新媒体艺术展和时尚大秀从头到尾贯穿在一起,也就是说,在确定展览主题之后,我们就基于此贯彻于新媒体作品的创意、时尚秀品牌和服装选品,以及现场实验音乐的筛选和演绎,以此来达到整体效果的契合。项目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亮点,展开来讲,我和秀导约等于导演和项目总负责人,艺术家负责新媒体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音乐人则挑选、演绎契合整场调性的原创音乐,模特配合服装选品,走出风格和时尚感。在不同维度,大家都各司其职,但又围绕展览的主题进行了深度的合作。

摩方x一庐艺术xObscure

独立音乐人张力友(Boi-Charli)

著名男模王锐(巴黎时装周)

Q·THEARTHUNTER

可以介绍一下合景·摩方特殊的空间所带来的布展构思是如何的?其中有哪些困难之处?又有哪些地方是易于彰显此次展览的特性呢?

A·韩冷

摩方的特殊场地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优势和劣势都比较明显。优势在于现场空间是开放式的,具有一定的层高,因此拥有很强的空间感,是一个符合自然、森系风格的街区。新媒体展览区域包括一个4×6米的新媒体作品《珀耳塞福涅的大地》,四周的环屏则以它为主体将整个二楼包围起来,使观众感受到新媒体作品营造出的有层次的震撼之感。展区正中间是一个长达四分半钟的新媒体声音装置,从此处往外延伸开来,不论是山区、花台区、玻璃盒子区都展示着不同的作品,分别来自于希腊神话故事及其经典人物,比如花台区域展出的作品《德墨忒尔的神谕》、《珀耳塞福涅之春》、《赫利尔斯的战车》、《那尔喀索斯所想》等。

「珀耳塞福涅之春」展览二楼视角

仿自然山区灵感源自《珀耳塞福涅的大地》故事中奥林匹斯山的元素,所以我们做了大量的仿真山伫立在大屏幕前,同时屏幕里显示的内容是有山有花有草的自然风光,并传达春的意味。同时,我们在花台区域就地取材,根据这个区域里的丛林植物素材进行艺术创作,这是我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仿自然山区

而劣势和困难主要在于场地不规整、后方商铺导致背景凌乱等,难以让观众完完整整地沉浸在一个艺术氛围里,其观展体验感和展览学术性是无法与美术馆所呈现的沉浸式新媒体展相比的,这应该也是所有商业空间举办艺术展览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在秀展四周做了垂吊纱帘,将整个空间进行隔挡,使得秀场更加规矩干净,视觉上则更加清晰。

我一直认为商业和艺术是能以共生共荣的状态所呈现的,此次展览,策展团队尽可能地在原有的商业空间就地取材,再根据现场条件进行设计,完成作品的植入,最终实现了新媒体展览和时尚大秀在商业空间里最优质的呈现。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图

「珀耳塞福涅之春」美妆赞助品牌—欧华妍algologie

Q·THEARTHUNTER

您之前提到这次展览至目前为止来说是成都鲜有的艺术展览形式,它是一次创造性的时尚大秀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它的初衷是什么?它与传统的策展方式有什么不同?

A·韩冷

目前大量的策展公司只做展览,活动公司只做show,很少有一个机构可以把时尚秀和展览融合在一起。这次跨界合作需要多方支持,比如艺术家、秀导、策展人等,而这部分的关键是策展人和秀导在前期策划就需要达成高度共识,否则会导致秀和展的脱节。所以不管是从策展思路、视觉设计、秀场布置等部分都要形成一个整体性。

我的初衷就是正因为成都没有人这样做,而我们刚好有一个契机,有资源和想法,所以就放手去尝试,好在市场反应度和口碑都不错,也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可,算是一次成功的秀展。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图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图

Q·THEARTHUNTER

您说策展人、艺术家和秀导之间对项目的高度共识是策划和推进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您能分享一下这次秀展中艺术家和秀导的创意理念吗?您又是如何整理、融合这些想法的呢?

A·韩冷

这次的秀导Chole一直和我有着紧密合作,在她看来本次秀展是人文艺术与技术的探索与尝试,也是向人们所爱的世界一些微不足道的致敬,所有的肯定、反馈、批评都是救赎,人们需要意识到前进的路是永续的反思。参展的三维艺术家,设计师Mr.blunt想要通过“自然”的重塑来反思人、自然与技术的关系。他提出了“人人都是春神”的想法,希望做出更完整的交互设计和视错觉的后现代作品;负责3D视觉设计的Ayi提出在万物复苏的绿色里融入古罗马建筑,呈现现代和古典的穿梭;多媒体艺术家issy认为人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希望让本次展览拥有技术化的叙事,与“自然拟人化”和“人的自然属性”形成有趣的思维闭环。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导Chloe

「珀耳塞福涅之春」模特走秀现场图

面对这些丰富的观点理念,我首先是围绕已定的主题来总结大家观点的共性,再提取出其中的创新点,同时与大家协商讨论,以最大化地实现想法和创意的融合。展览本身就是不同观念的碰撞,最终也将这些奇思妙想一并呈现在观众面前,其实对我来说,并不需要刻意去归纳整理出条条框框,最重要的还是大家一起创造意义。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玻璃房子区

Q·THEARTHUNTER

诚然,技术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请由本次展览为例,展开讲讲您是如何看待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呢?

A·韩冷

说到艺术与技术的共生,也就是数字艺术,其实早在之前,我就在日本东京看到了这一类型的代表项目teamLab,后来teamLab来到了国内,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也做过展览。视觉艺术包括新媒体艺术,以及声光电的一些展陈方式也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以前我们看到的是纯架上的作品,比如油画、摄影作品等。而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作品的边界,通过编程、写代码的方式和艺术家的创作完成了结合。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

例如我们所知道的teamLab团队里不仅有艺术家,还有程序员、科学家、工程师等,大家共同完成了teamLab这个宏大的项目。当装置艺术和新媒体并置在一起时,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以此放大了我们的感官体验。此次展览就是在探索自然的边界,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技术的关系等相关问题,比如作品《珀耳塞福涅的大地》,通过镜像、音乐植入以及超现实代入,观感是非常神圣的。

所以我认为技术不会代替艺术,而且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技术可以帮助艺术通过更多的方式去呈现,这是必然趋势,在未来的展览里我们也会越来越多的机会认识新媒体艺术。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一角

Q·THEARTHUNTER

本次展览通过哪些手段和要素去呈现“多面性的春日”?在与观众的互动性上,做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呢?

A·韩冷

“多面性”可以理解为多维度、多视角。这是我们首次做新媒体秀展,从架上绘画展览过渡到新媒体作品、装置艺术、音乐作品和时尚大秀,是一次巨大的跨界尝试。我们希望通过不同作品来多元呈现,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春日氛围和森系概念。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

「珀耳塞福涅之春」秀展现场-观众席

Q·THEARTHUNTER

「珀耳塞福涅之春」立足于女性形象来探索当下流行与时尚,从您个人角度出发,什么样的女性特质是您欣赏的呢?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您想成为一名怎样的女性?

A·韩冷

“珀耳塞福涅之春”在视觉上给我的感受是既经典又现代的,它并不是传统的单方面表达,而是在其中也加入了许多时尚的设计。对于女性特质的期待,我想在春季这样一个盎然生机的时节,如果拥有让人感觉微风拂面的女性气息是很令人憧憬的。就像春季有春风拂面,夏季有夏日阳光,在每个不同的时节带给人不同的气质,我觉得这样的女性是充满生命力的。

「珀耳塞福涅之春」模特走秀现场图

Q·THEARTHUNTER

作为一名策展人,您对成都的艺术环境是怎么看的?

A·韩冷

就成都的艺术环境来讲,我觉得成都的学术氛围是很浓郁的。成都毗邻着川美,以及四川大学也有艺术系博士生点位,包括四川音乐学院的艺术系里绘画部分也占了很大比重,所以在成都学术背景支撑下培育的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是很多的。同时,成都的画廊和艺术空间数量持续增加。这也让成都的艺术环境里保持着不同意见和声音,呈现出兼收并蓄的状态。

策展人韩冷与摩方项目负责人郭微密切合作

对于我们机构和我个人的方向而言,从年开始,我们就从画廊转型到商业艺术,更多地与商业地产、商业体进行碰撞和合作。我们根据每一个商业体不同的风格和想要表达的观念去定制适合他们的展览,不管是潮流艺术、新媒体艺术乃至于IP展等都有不同的尝试,在商业艺术项目这个内容中收获了认可和掌声。以我本人来说,我的理念是让艺术走进生活,让大家都能以较低的门槛走近艺术。

「珀耳塞福涅之春」模特走秀现场图

因为自己是非科班出身,我非常能理解看不懂展览的人的苦楚。所以我会以一个更亲民的方式在商业空间里做展览,增强娱乐性和亲和力,让人们更愿意去接触艺术。我经常开玩笑说,所有星巴克里喝咖啡的人,如果都能来看我们展览,就是成功。这也是我的一个简单的标准和目的。

我不会要求自己在学术领域这条路上要走多远、飞多高,只希望年轻人、文艺爱好者,或者有闲暇时光偶然遇见我们举办的展览时,能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