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市井音乐的产生
市井音乐主要诉说的就是勾栏巷陌之间的平民生活,还有酒肆茶馆之内的百姓思想。
两宋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一个兴盛的市民阶级。
有市民阶级,那当然有符合市民阶级爱好的音乐出现在艺术品类当中。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市民阶级自然也要创造市井音乐作为日常的娱乐和消遣。
那自然,音乐也会从原本的贵族化与官府化演变成了平民化和市井化。
2、宋代市井音乐发展的原因
两宋时期市井音乐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发展具有政治基础。
两宋时期在立国之后便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这种政治局面带来了安稳的社会风气,也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让音乐有了稳定的发展基础。
第二,两宋时期市井音乐的发展具有经济基础。这里描述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对应两宋时期的经济政策。
两宋时期对于商业采用一种宽容的态度,这也让商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且两宋时期取消了坊市分离的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宵禁。
这些商业政策除了让经济迅猛发展以外,更让市民阶级对于文化有了很强的需求。有需求才有供给,市民阶级的需求自然促进了市井文化的发展。
第三,两宋时期市井音乐的发展具有阶级基础。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作用之下,两宋时期的市民阶级不仅形成了庞大的势力还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由于两宋时期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读书识字。这本身就可以加强市民阶级当中读书人的比例,更可以让市民阶级产生相当强大的创造力。
而原本的士族门阀政治的衰落,让两宋时期的寒门士子能够更多地当官参政。这些由市民阶层出身的官员们,一部分也会对市民阶级的艺术与文化产生助推的作用。
而科举制度的改革,则成了市民阶级冲破阶级障碍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举制度让市民阶级有机会将市井文化和市井艺术带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当中,也让市民阶级里的读书人更加认真地投身文化建设当中。第四,两宋时期市井文化的发展具有文化基础。
两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思想的开放时期,虽说无法与海纳百川且包容天下的盛唐时期相比但也算是开明。
表面上来看,儒学在这个时期已经朝着理学的方向发展变化。但实际上,两宋时期对于不同文化与不同艺术的可接受度是很高的。
对于各种文化和艺术的接纳心态,让两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多了许多范本。市井音乐也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3、宋代市井音乐的演艺地点
两宋时期,市井音乐的演艺地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瓦子是两宋时期市井音乐的主要演艺地点。
瓦子又被称之为瓦舍或者是瓦肆,也有的记载称之为瓦市。根据史料的记载,瓦舍一般被解释为人群方便聚也便于散场的地方,在瓦舍当中一般都设有勾栏供民间艺人进行表演。
除了音乐艺人以外,还有许多杂技、戏法、画本等各类表演进行。瓦子当中最大的能够设置大小勾栏五十多个,最大的勾栏大概可以容纳两千多人。
北宋时期东京城内最大的瓦子里,大约可以容纳六到八万人。南宋时期临安城的瓦子也很庞大,其规模和设施基本上不输于北宋时期东京城的瓦子。
而南宋时期临安城内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瓦子内的演艺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酒肆茶坊是两宋时期民间音乐的次要演艺地点。两宋时期的酒肆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店也就是专门用来批发酒水的店家。
另一种则是脚店,这种酒肆是从正店批发过来酒水再零散售卖的店家。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区别。
酒肆有的时候为吸引客人,也会在店里请卖艺的艺人进行表演。喝酒听曲,也就成了当时的时尚。
而前来卖艺的艺人一般不会轻易离开酒肆,大多需要客人打赏些小费才会离开。
这样的事情被称之为札客或者是打酒坐,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这些表演多种多样,除了歌曲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艺术形式。
街头巷陌是两宋时期民间音乐的特殊演艺地点。两宋时期由于坊市制度的取消与合并,在城市之内到处都可以演出。
除了特殊的地方以外,大多数的民居和街市都有民间艺人在进行表演。这也就是路人皆知的街头艺人,这种表演也就是街头艺术。
两宋时期的街头艺人被称之为路歧人,表演形式被称之为打野呵。这种街头表演没有什么固定的地点,只要时间合适艺人随时都可以进行演出。
两宋时期的街头表演当中,市井音乐反而不如在瓦子或者酒肆茶坊当中那样兴盛。
街头表演在于对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杂技或者是戏法才对人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
街头巷陌的卖艺人虽说在表演水准方面不一定有瓦子或者酒肆茶坊的艺人技艺高超,但胜在表演场地的氛围浓厚。
街头巷陌特有的烟火气让街头艺人的表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也是普通百姓对于美好日子的追求。
这种兴盛的市井音乐离不开强大的市民阶级的支持,有一个对美好生活带有强烈期盼的市民阶级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市井音乐。
市井音乐作为市井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容的丰富性与传播的广泛性是对市井文化发展态势的最好诠释。
而市井文化的发展态势,也是对市民阶级发展状态的最佳折射。在两宋时期,这个强大的市民阶级是属于那个时期的特色。
4、宋代市井音乐的特点
两宋时期市井音乐主要有三大特点,分别在不同的角度构成了这个时代市井音乐的发展模式与分布状态。
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具有种类多样化的特点。在两宋时期,市井音乐具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
从艺术形式上来讲,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有舞蹈、影戏、杂剧、说唱、戏曲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从表演方法上来讲,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有嘌唱、小唱、乐器等表演方式。第二,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具有表演商业化的特点。
在两宋时期之前,艺术表演大多是各门阀世家的乐伎进行私人化的表演抑或者是民间自己组织的娱乐性表演。
这些表演基本上都不是专门的艺人进行商业表演,而是出于各种交际目的或者庆祝目的进行的传统表演。
但是在两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级的产生则让市井音乐的表演变得商业化和专业化。
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具有内容世俗化的特点。以往的音乐要么是描写贵族世家的风花雪月,要么就是庆祝仪式的精神内涵。
而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在内容上越来越往市民阶级的日常生活方面上靠拢。在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当中,大多数还是在描写平民百姓的美好品质与生活乐趣。
5、宋代市井音乐与宋词
当说起两宋时期的音乐之时,自然绕不开这个时代的独特文化形式——宋词。宋词虽说叫做宋词,但可不是从两宋时期才开始有词这种文学体裁的。
在唐朝时期,词被称之为诗余。也就是诗的剩余或者从余这个意思,在唐朝时期文人对于词是十分不看重的。
因为唐朝时期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全面的教育体系,能够读书识字的文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出身。
这些文人追求体裁严格且十分考验作者文学功底的律诗,也就是格律。但两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教育在社会上变得十分全面。
许多出身平民子弟的文人,并不对词这种文学题材具有什么偏见。在这个时代,词变得十分昌盛。
在两宋时期的市井音乐当中,也有许多词的身影在里面成为乐曲的一部分。
两宋时期的词虽说也有很多文人在以将词变得高雅文化作为目标,但是词这种本身就带有市井文化特色的文学体裁不管怎么改变都抹不去内在的烟火气。
两宋时期的许多文人都将词作为市井歌曲传唱的文学支持,许多词都在瓦子或者茶肆酒楼等地方进行演出。
虽说词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学性的专业性,一般没读过书的百姓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
但是两宋时期的市民阶级具有一些文学基础与文化素养,对于大多数的市井音乐的观众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两宋时期的词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从异域乐曲到传统乐曲都在兼容。
比如《望月婆罗门》就是来自天竺也就是印度地区的曲调,而《西江月》就是从唐朝时期就流传下来的曲谱“冷落西溪风露”这就是北宋时期词人晁端礼知名的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