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别称羊城、花城,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年,全市常住人口.59万人,城镇化率86.46%。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当然广州市在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广州市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六大名人,你都知道哪些广州的名人呢?
第一位:崔与之
崔与之(年-年/年1月19日),幼名星郎,字正子,一字正之,号菊坡。广东增城(今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南宋名臣、诗人。崔与之为宋光宗绍熙四年(年)进士,初授浔州司法参军。历任广西提点刑狱、金部员外郎、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秘书少监等职,为官廉洁奉公,在淮东练兵抗金,政声卓著。嘉定十四年(年)出为知成都府兼成都路安抚使,两年后升任四川制置使。任内安边积财,举贤抚士,使蜀中宁谧。嘉定十七年(年)辞官归乡,此后“八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除端平元年(年)为平摧锋军变而暂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外,终不出仕。嘉熙三年(年),崔与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数月后逝世,年八十二。累赠太师、南海郡公,谥号“清献”。崔与之不仅勤于军政,在学术上亦有建树。他被称为“岭南儒宗”,所开创“菊坡学派”被认为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
第二位:湛若水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广州府增城县甘泉都(今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大儒。明弘治五年(年),湛若水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赴新会县拜名儒陈献章为师,由于得到严师的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深得陈的赏识,因而成为白沙学说的衣钵传人。弘治十八年(年)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年),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湛若水在继承陈献章学说的基础上,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创立了“甘泉学派”,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湛若水在全国各地创办书院近40所,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大江南北,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
第三位:邓世昌
邓世昌(年10月4日~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清末北洋水师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们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以歌颂其英雄壮举,还有多处纪念馆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第四位:冼星海
冼星海(年6月13日-年10月30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第五位:詹天佑
詹天佑(年4月26日-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TienYow),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故居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12岁留学美国,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年4月24日因腹疾严重,心力衰竭逝世,终年58岁。
第六位:陈澧
陈澧(公元-公元)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清道光十二年(公元)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前后执教数十年,提倡朴学,所造就者甚多,形成“东塾学派”。陈澧对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陈澧还主持编印《菊坡精舍集》,汇集菊坡精舍学子优秀课卷,以嘉惠后学。陈澧是位通晓天文地理、乐律算术、骈文填词的岭南大儒。钱穆曾评陈澧“晚清次于曾国藩的第二号人物,学术史上主汉宋兼采,力主新式学风”。陈澧任菊坡精舍山长15年,培养成材的学生很多,包括梁鼎芬、桂文灿、廖廷相、陈伯陶、陶福祥、温仲和、黄绍昌、文廷式、于式枚、汪兆镛、谭宗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