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南京站之后,由朱丽叶·比诺什演出的音乐戏剧《生如夏花——致香颂女王芭芭拉》于9月3日晚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舞台上的比诺什一袭黑衣,在钢琴家文森特·勒德姆(VincentLeterme)的伴奏下,以单人表演和歌唱的形式,重现芭芭拉曲折的人生与多彩的艺术创作,令上海观众获得了解这位法国国宝级歌手的难得的机会。
《生如夏花》海报
芭芭拉原名MoniqueAndréeSerf(.6.9—.11.24),出生于巴黎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时代正处于“二战”德占期,因此不得不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长大成人后,她的音乐之路的起步也并不容易,开始时不得不辗转各地演出,从巴黎到布鲁塞尔,从在只有一架钢琴的工作室、歌舞厅、餐厅驻唱到巴黎的音乐厅首秀;再慢慢转型为创作歌手,与唱片公司签约,直至成为风靡欧洲的香颂女王,与雅克·布雷尔(JacquesBrel)、乔治·布拉森斯(GeorgesBrassens)并称为“法国香颂3B”。
芭芭拉的才华不仅限于音乐,她还是一位演员,一位诗人,她的作品的主题则一直关照女性的自我认同和弱势群体。英国音乐评论家诺曼·莱布雷希特曾评论道:“她是第一位将自身经历写入歌曲的女歌手,她的百万热销歌曲《黑鹰》仍在法国学校教授。然而,法国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芳名。她的声音从不超过对话分贝,吟唱的都是女人最私密的话题——爱情、死亡和孤独。一些歌曲成了公共标志。施罗德曾说《哥廷根》(Gttingen)是德法和好的开始;在艾滋病仍是禁忌的年代,《假如爱到死》(SidamonAmour)便抨击了对这种疾病的歧视。只要总统密特朗同意,芭芭拉会去监狱,握住濒死犯人的手。她是法国的戴安娜王妃。她也是一个不卑不亢的犹太人。”
由于去年是芭芭拉去世二十周年,法国掀起了多项纪念活动,包括马修·阿马立克(MathieuAmalric)执导的另类传记片《芭芭拉》的公映。不过,要在法国电影界找到一位在精神上与芭芭拉最契合的演员,则非比诺什莫属。“每每坠入无底的深渊,我总是挣扎着爬起。诚然,生活让我体会了五味杂陈……”(《曾有一架黑色的钢琴》)芭芭拉在歌曲中浅吟低唱身为女性的脆弱与顽强;而比诺什通过《新桥恋人》、《蓝》、《合法副本》、《锡尔斯玛利亚》等影片,在银幕上复现女性在性格及命运中挣扎。如同芭芭拉一样,比诺什也不放弃一切机会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她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过诗集和画册,甚至在几乎没有舞蹈基础的情况下尝试出演舞剧。
《生如夏花》演出现场
谈到这次为何又在《生如夏花》中挑战歌唱,比诺什坦言这对她来说有点困难,只是因为自己完全被芭芭拉吸引了,所以愿意担下这次演出。“有一天,钢琴演奏家文森特·勒德姆和制片人来找我,问我有没有可能我来讲述或者朗诵芭芭拉的文本,甚至把它们唱出来。我接受了邀请,之后我们就共同选择了40多篇文本。一开始,我不敢唱,但是我想如果不唱的话,就没法真正理解她的作品。于是,我在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演出前,专门花了两三个月学习声乐。对我来说,声乐的学习并不容易,但我觉得这能拓展我的艺术领域。”
“在南京演出的时候,有人问我这次演出是不是为了推广法国文化。我回答‘不是’。我无意推广任何文化,只是因为我被同样身为女性的芭芭拉深深打动了。她在十岁的时候遭到父亲的性侵,艺术对她而言意义非凡,是艺术让她把生活的悲苦升华到另一种高度和美。她这一生始终在寻找爱,当然她的生命中出现过不止一名男性,而她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达成了一种情感的调和。她也十分热爱大自然,喜欢花啊、树啊、风啊、土地啊,还有香味——香味是非常神秘的。于是,整场演出就按照她的这些经历和喜好来规划。”
由于朱丽叶·比诺什来中国演出的机会难得,上海大剧院特意策划了对谈的活动,以便能让中国的观众和影迷近距离地更好了解这位颇具个性的女演员。而当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向比诺什征询意见时,她脱口而出:“贾樟柯会来跟我对谈吗?”与比诺什私交甚笃的贾科长当然应邀赴约,于9月2日下午跟他的“法国姐姐”在上海重逢。
比诺什与贾樟柯相识已有15年之久,两人有机会便会在巴黎、在欧洲的影展或是在北京碰面,更多的时候,则是通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