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四千年历史的中华第一乐重新活起来

10月15日、16日,全国首届《韶》乐文化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央音乐学院文化高等研究院、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主办,来自全国8个省市、17个单位的近5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韶》乐的当代诠释”“《韶》乐考源与辨析”“《韶》乐与中国礼乐文明”等议题展开讨论,发表了24个关于《韶》乐的专题演讲和《韶》乐研究的新成果。

《韶》乐是六代乐舞中至善至美的历史篇章,体现了中国儒家的道德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古乐邈远,音声不存,《韶》乐文化散轶于古籍与民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宗旨是收集整理《韶》乐文化的内在精神,赓续中华文明,让“中华第一乐”重新活起来。

《韶》乐是“中华第一乐章”

《韶》乐是歌颂舜帝功德的大型乐舞,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无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作为先秦六乐之首,最早出现于先秦文献《尚书》《史记》等。《尚书》中这样描述其演奏时的盛大场面:“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箫韶九成,凤皇来仪”“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其中还提及了演奏所使用的先秦乐器,例如琴、瑟、管、鼓、柷、敔、笙、镛等。广东省韶关市韶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会群介绍,《韶》乐具有祭祀宴飨功能,用来祭祀祖先、天地四方之神,宫廷宴飨、庆功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项阳认为,《韶》乐应为虞舜部族对首领治理下社会生活和谐美满的颂赞之意。

舜生活在距今四千年前的夏代,因其有德,尧将首领位置禅让于他,他又禅让于禹。舜使社会走向昌盛,愈显部落联盟首领知人善任及自身道德情操的高尚,赢得后世称颂,尊其为圣贤。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苏羽弘介绍,作为先王高尚品德代表的舜,兼具对子民的仁德和对父母的孝,这些得到了尧的肯定,舜的崛起实际上正是以事实、行动证明了圣贤的仁德之功。由此,《韶》乐成为仁德的象征,后世也称舜乐。“这种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和谐样态,对圣贤的期盼、对社会和睦的向往,通过乐舞得到完美诠释。”项阳认为,这是周公在诸多部族乐舞中选择虞舜之《韶》乐入六乐的意义所在。

“其实,禅让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斗争存在的。”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杨赛认为,每一个取得胜利的统治者都会通过礼乐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中华礼乐文明构建的主要宗旨和主要思想。“传说不一定等于历史的真实,但它一定是文化的真实,而且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品德。”中国音乐学院美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丁旭东表示。

四千多年来,《韶》乐扎根并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文明进程中,其意义不仅在于承载着舜文化的浩瀚博大,更在于此所揭示的中华文化。叶小钢认为,《韶》乐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普遍的道德理想追求,是儒家所尊崇的思想道德典范,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时至今日,《韶》乐不仅作为国家文化遗产,更作为精神文化力量支撑与建设着中国民间信仰系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山东曲阜市孔子博物馆

除了在祭祀宴飨等场合使用外,《韶》乐也承载着乐教功能。在古代,乐师是一个庞大群体,主要职责是司礼司教,掌管着礼乐和教育,先秦文献中的“师”常特指乐师。而诸子百家中只有儒家传承诗书礼乐,因此与乐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作为儒家乐教实践的关键人物,是很多音乐活动的发起者和评论者,在塑造中国音乐人文传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羽弘介绍,孔子一生将恢复周礼为己任,以音乐为媒介,实现了从“六代之乐”向君子之乐的转化,有教无类,以诗、乐为内容,周游列国讲学传乐。

公元前年,36岁的孔子,因为鲁国内乱到了齐国,在齐国看到规整、训练有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韶》乐舞,感慨乐能带给人强烈的、身心洗礼式的感受。《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陈瑞泉表示,“孔子闻《韶》”是中国先秦音乐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不仅关系到孔子对《韶》乐的态度及评价,还从侧面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周乐的保存与发展状况等。宋会群指出:“在齐闻《韶》”之‘韶’,是舜《韶》乐经夏商西周宫廷内多次修改后流传于春秋陈、吴、齐国的宫廷《韶》乐。”

《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项阳解释道:“《韶》内容善,形式美;而《武》具形式美,然其内容反映征伐,属未尽善者。以征战夺天下者,周族乐舞如此表现也在情理之中。尽善尽美、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周代及其后世推崇《韶》乐的意义所在。”

《韶》乐作为儒家乐教的最高典范,表达着中国士大夫的治世理想。西安音乐学院博士袁建军表示,孔子为礼乐注入“仁”的精神,希望人在行礼乐的过程中培育仁的精神,仁是人、己、群等之间的相互感通,表明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在孔子看来,礼乐的实质不是外在的文饰,而是内在的价值内涵,是礼乐中的仁善、恭敬、诚信等品质,这些才是礼乐的要义所在。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杨晓蕾说,孔子将《韶》乐关联了人性,建立起一套比较全面的人文系统,其后经由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地继承了先王治理国家的传统,完备了乐教。从孔子开始,礼乐并称,共同成为了表达内心中正平和、人我一体的礼乐之教。她认为,《韶》乐并非审美性的艺术品,而是象征了某种和谐社会与高操的人格状态,展现了儒家以“中正平和”为核心的社会理想。

复原只能在揣摩基础上重构

作为上古六代庙乐之一,《韶》乐早已失传,表演形态不得而知。“今天的学者研究舜帝时候的《韶》乐难度非常大。”原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方建军说,《韶》乐研究的意义更多的是文化符号、文化象征的意义。“上古礼乐的大部分材料已经遗失,后代很多学者想尽办法对礼乐的词和谱进行补证。”杨赛说,今天对于上古礼乐的恢复,不能以唐宋以及明代的礼乐构建上古礼乐,而应该以《尚书》等记载为依据,然后再丰富、完善、补充。

“两周时期《韶》乐既无乐谱又无舞谱,若无活态传承不可能在后世原样重现,复原只能在揣摩意义上由现代人重创,或假托于先民者。”项阳认为,重建新时期国家礼乐体系,应由经学、礼学与音乐学界以礼乐一体视角把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内涵讲清楚,把握国家传统礼乐观念不同时段的发展演化,与时俱进不应缺失文化根基。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也表示:“舜之《韶》乐、中和《韶》乐以及当代《韶》乐新作都是时代的声音。”

记载音乐不只需要文字,还需要音响、乐谱等媒介。而中国音乐史学更多建立在文献考古材料展开。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伯瑜说:“我们缺乏像五线谱这样的表述性记载,所以研究音乐历史实际上是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但是,重新构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史学和考古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可以追溯和思考历史的途径和方法。”宋会群说,“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是一门想象的学科,任务是求真,包括物质、精神的真。我们要求《韶》乐之真,在真的基础上恢复、创新。”

近几年,文化市场上传统音乐复兴计划正不断占据更多的阵地,很多音乐工作者在持续输出高质量的音乐内容,以实际行动让中国传统音乐再次“复活”。福建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孙星群说,六乐和传统音乐所蕴含的音乐思想、构成的曲体形式等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之魂。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概念、人文、道德,对其发展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年,受韶关市委宣传部委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文化高等研究院承担了大型人文交响组曲《新韶九章》的创作项目。经过初期专家论证、中期学术采风、后期创作,《新韶九章》于年12月2日在广州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了观众与业界的高度评价。

“今天重建《韶》乐、再建《韶》乐、仿古《韶》乐,最重要的就是理解《韶》乐的真谛,理解《韶》乐的精神,才能够创造我们时代的《韶》乐。”西安音乐学院教授罗艺峰说,新时代《韶》乐建设要把韶乐规模宏大、气象万千的特点表现出来,但规模宏大的《韶》乐难以走近群众。他建议《新韶九章》仿照唐朝《秦王破阵乐》的做法,分解为体现舜帝德行、中华传统、时代旋律、好唱好听的“小韶”,走进校园,贴近群众。

《韶》乐在绵延四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厚重的文化积累,在不同的文化空间里又有着不同的内涵隐喻和形态表现。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叶小钢概括为“讲、弃、存、扬、活”五个字。“《韶》乐这一课题不是一个人、一段时间就可以做到的,需要众多有才华的学者投入进来,通过常态化的学术对话交流积聚共识,最后才能一寸一厘地推动学术的发展。这是举办本次学术论坛的目的所在。”叶小钢希望有更多富有才学的学术同道投入到研究工作,形成学术中坚力量,共同建设弘扬《韶》乐文化。

卢旸/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0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