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热潮之下,虚拟数字人也来到了爆发前夕。从清华虚拟女学霸华智冰、抖音美妆达人柳夜熙、再到阿里冬冬和每经AI虚拟主播……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虚拟人正强力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冬奥会举办期间,更是有多款虚拟人亮相各大平台。潜力市场空间一触即发,《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到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人民币。
虽说虚拟赛道热火朝天,目前,虚拟人是否受到大众的真心喜爱依然存疑,行业内更是存在烧钱赚吆喝、变现困难等诸多难题。为了深入了解虚拟人的普及情况,值此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联合科创板首家数据分析提供商慧辰股份(.SH)进行调研,并通过HCR慧辰XMfactory平台发放了超过份问卷,最终回收了份有效问卷。
为了让研究方向更为聚焦,问卷调研的对象明确为Z世代(出生于-间的人),调研重点落在“Z世代对于虚拟人的接受程度”、“Z世代对于虚拟人的了解和接触情况”“Z世代对虚拟人有哪些偏好和期待”“Z世代接触虚拟人的途径和方式”等相关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为本次报告提供学术支持。
一、虚拟人的定义及具体应用
超写实数字人AYAYI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目前阶段,业内外对于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的定义尚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
魔珐科技联合创始人谭宏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关于虚拟人的划分,行业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概念。“但大体上的共识是,虚拟人主要包括Avatar和AI虚拟人,两者在属性和功能上都不相同,背后的技术和产品也是不一样的。”谭宏冰说。
谭宏冰介绍,Avatar,即虚拟分身。顾名思义,是赋予每个个体,比如一个明星,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企业等在虚拟世界的身份,让这些个体通过虚拟化身份进入虚拟世界。而虚拟偶像是身份型虚拟人的其中一种,这类虚拟人更强调其“身份属性”,比如虚拟偶像、虚拟KOL、企业的虚拟形象代言人等等。
阿里对此持不一样的看法。阿里巴巴研究员、数字人技术负责人李小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他看来,虚拟人应当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能够模拟或接近真人的外形、交互及动作,“能够给人带来特定场景下的真实体验,这个初步定义的关键是,虚拟人需要在特定场景内真正解决人的问题。”
《0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则认为,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市面上也多将其称为虚拟形象、虚拟人、数字人等,代表性的细分应用包括虚拟助手、虚拟客服、虚拟偶像/主播等。
当前阶段,虚拟人的诸多具体应用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落地。CIC灼识咨询合伙人冯彦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方面,数字虚拟人可应用于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如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演员等。或者是终端用户利用数字虚拟人进行个性化社交。
冯彦娇介绍,另一方面,数字虚拟人也可以深入到各企业级应用场景,实现服务与营销的数智化转型。如利用虚拟人客服、虚拟人助手等帮助金融机构、商户提升客户的交互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人与当下大热的“元宇宙”概念息息相关。冯彦娇表示,元宇宙是一个场景,虚拟人则是重要组成部分。元宇宙这个场景的呈现经常需要虚拟人的参与,但虚拟人还可应用于其他场景,如企业端的智能营销、客服等。
为本次调研提供学术支持的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指出,从去年开年到今年两会,元宇宙一直是坊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