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似乎很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旦没了灵感,创作者们变多的是废稿,变少的是头发。
其实有一些方法能够让灵感招之即来,在我们的大脑中打开创意的阀门。
以下将分享5个小技巧,并附上超实用的国外灵感素材网站(见文末),让你在创作时能够迅速地抓住灵感。
NO.1进入状态
创作的开始都很难,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没状态而迟迟下不了笔。
其实这个“开始”的关键在于——找到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的方式。
较常见的方式比如,音乐。但请注意,这跟你平时休闲听歌是不同的。
能帮助你进入状态的音乐,首先需要是纯音乐或小语种歌曲(可以保证你听的时候思路不会被带跑偏还跟着唱起来)。其次是音乐的风格,这个取决于你当下所处的状态:
如果你是处于大脑还没开始运转的困倦状态,可以试试听电子音乐,像Techno、Bass、Tranco、House等风格,能够帮助你的精神迅速Cheerup;
如果你是处于疯玩一天静不下心的状态,可以试试听古典乐,像幻想曲、夜曲、赋格曲等体裁,让你的心情逐渐趋于平和状态。
说到纯音乐,可能还有些人会用白噪音,但其实白噪音更适用于创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于单一、平缓的音乐让人容易进入冥想状态,这对于开始下笔可不是什么动力。
当然进入状态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我有时会用“填数独”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等等。
重点是这些方式能够让你的大脑主动进入思考的、专注的状态,且方式的本身是简单容易执行的,那他们都可以作为帮助你快速进入状态的方式。
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进入创作的状态之后,灵感才会打开它的阀门、在你的大脑中释放无限创意。
NO.2挖掘诉求
创作往往源于一个诉求,无论是来自业务方的设计需求,还是来自设计师本身的自我表达诉求。
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在一个诉求种下之后,才逐渐生长为成熟的作品形态。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从诉求背后的原因发散创作灵感:
比如做“年轻化”的主题设计,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年轻人的喜好、习惯、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得知现在年轻人有更强烈的“自我表达”等特征,那么我们可以尝试在创作中加入一些个性化、标签化等元素,尝试去满足目标群体的诉求而不只是在形式上变花样。
在形式上表现得年轻化的产品不一定能吸引年轻人真正使用,就像加入了中国元素的产品不一定能吸引我们国人去使用一样,真正吸引我们使用的原因是能够满足诉求目的而不只是满足风格。
反推过来,我们创作的灵感可以从诉求背后的原因等角度入手,而不必局限于表现诉求本身的形式。
NO.3碎片重组
说到寻找创作灵感,我们会经常提到“头脑风暴”这件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脑暴会,一群人围绕一个主题头脑风暴一些创作的关键词。
不过很可惜,这种形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对于一些本身容易被别人说服的人,如果在脑暴会上有人抛出一个强有力的想法,这时候会在无形中引导大家的思路往那个方向靠,陷入一种“绳子困境”:
就像在黑暗中突然抓住一根绳子,大家会本能地沿着绳子往前走,至于这时候还会不会有人愿意扔下手里的绳子,在黑暗中重新寻找其他也许并不存在的绳子?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其实我们脑暴会也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避免这种“绳子困境”。同样还是围绕一个主题,大家写下自己想到的关键词,但在写之前需要先分组:
有的组写的是描述这个主题的形容词,有的组写的是关于这个主题的名词等等。
我们需要确保大家写下的是创作碎片,而不是完整独立的idea。在这之后,再把大家的碎片关键词进行重组,最终得到的内容才有可能是新颖的、具有跳跃性的创作启发。
比如围绕“中秋”主题,角色组写下的是:玉兔嫦娥牛郎织女喜鹊..;地点组写的是:家里餐桌阳台玉宫楼下烧烤摊...;事件组写下的:赏月吃月饼团聚喝酒打牌...
最后重组的时候,你就可以得到诸如「牛郎织女在楼下烧烤摊打牌」的奇妙画面灵感。
所以通过跳出个体、绕开我们的日常惯用思维,利用群体发散出一些灵感碎片后再重组,这时候或许能获得一些新的跳跃性的创作思路。
NO.4打断漩涡
创作往往有瓶劲期,比如画到一半突然找不到感觉,或者写到半篇时突然找不到思绪。瓶劲期的存在非常普遍,想想连宫崎骏这些大师们都有创作的瓶劲期,更何况我们。
所以首先可以正视这种瓶颈期的存在,把瓶颈期当成与我们创作共存的事物,然后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在创作中冲出这种瓶颈。
其实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创作目标过于聚焦而导致的。创作过半,此时的框架已经初具雏形,剩下的创作会聚焦于在这个框架下如何把作品变得更打动人心,这时候我们的思维会很容易被卷入一种问题漩涡:
比如画一只狗勾,画到手的时候觉得形态有点奇怪,于是来回反复地调手部的曲线,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挪动,一个小时过去了但这种奇怪的感觉却丝毫没有减退,进而被卷入了“这只手怎么这么奇怪”的问题漩涡里。
而打破漩涡的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停下你手里的工作,去做一件能让自己大脑“主动放松”的事情。
“主动放松”指的是需要我们主动参与才能完成,比如填色、瑜伽等就是主动放松。
因为如果不是一些需要我们主动参与的事情,是无法让我们的大脑从问题漩涡中抽身的(就像听音乐虽然可以放松,但可能我们在听的时候,脑子里还在想着刚才的问题而无法抽离)。
经过“主动放松”后再回头看你的创作,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问题,比如可以调整狗勾的姿势、比例等设计而不局限于调整手型...帮助自己从新的角度冲出当前的创作瓶颈。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经过主动放松后的大脑就像清理了缓存,这时候再回头看你手里的工作,可以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或层面去思考和创作,而不致于被前面的问题缓存拖垮。
NO.5横向汲取
最后这个方法相信每个设计师都会用——找素材参考。
不过这里要说的是,可以尝试从不同行业领域、事物形态中横向汲取更多跨界的灵感。
通常我们准备开始创作时,会先在各种设计网站找找参考。
比如现在想做一张中国风海报,会先去搜索具体的海报参考。这时候看到的基本上是水墨画、中国结等元素,虽然我们可以用这些元素重组成一张新的海报,但是否“水墨画”就等于“中国风”呢?
其实这种找素材的方式属于纵向参考,看到的结果只是当前其他设计师都能想到的内容。在这个纵向参考维度里,除非有人想到新的元素放进去,否则绕来绕去也就是那几个元素可以参考,那我们能不能成为那个发现新元素的人呢。
我们可以尝试先不带目的性地找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拓展横向的参考维度。
比如现在同样是做中国风海报,在浏览灵感网站的时候看到一组时尚摄影,里面的服装材质、刺绣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创作元素,通过把服装的走线形式或丝绸光感等融合到海报字体上等重组方式,帮助我们得到新的创作灵感。
创作向来是将固有的元素,重组出新的设计形态,新灵感的诞生无非是对新的“固有元素”和“重组方式”的探索。
如果可以尝试从不同领域进行横向参考,相当于本身已经成功了一半——发现新的“固有元素”,剩下的也就是对“重组方式”的尝试罢了。
以下也分享几个更综合的灵感网站,帮助大家横向汲取创作灵感。
1)fubiz.net——法国超人气创意灵感设计平台
2)theinspiration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