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听歌最想听到什么?旋律?编曲?歌词?其实任何一种做好都是会让歌曲十分迷人。高晓松就曾经说过,中文歌强于歌词,日文歌强于旋律。我们会沉醉于中文歌方文山,林夕那诗情画意的词;众所周知的,日文歌的旋律曾经养活了整个香港乐坛;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编曲人,音乐制作人用各种各样的的元素让自己的音乐更为饱满,更有感染力。那么,旋律和编曲或者歌词哪个更为重要呢,笔者就带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有些人会认为旋律更为重要。确实,曲是一首歌的灵魂,很多歌都是先写出曲,有了曲以后再填词。作曲就是通过一些乐器演奏一定的旋律,是很纯粹的音乐,并没有所谓现代化的元素。我们所听的一些民谣,还有一些走心情歌就是用很简单的乐器弹奏,并且配上走心的歌词,这些歌很少有太复杂的编曲,但是它们也能有很强的感染力,并且朗朗上口,这些歌曲,永远都会有人听,永远都会流行。由此可见,曲,是完全能够做成一首歌的灵魂。我认为曲,永远是一首歌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们会发现,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一首歌旋律响起让大家感觉很舒服,那么这首歌就一定会有一定流行度和传唱度。那些简简单单旋律温暖的情歌和民谣总是能够让人喜爱,我们的手机播放器里,总会有这样一些简单的歌曲来抚平我们的内心。那英就曾经说过:不管时代怎么变,大情歌永远都是会流行的。
然后是词。说到词,那么中国人应该会有极大的自信,我们看到很多外国著名歌曲,歌词往往不够高雅,甚至很多歌词都在描绘不堪入目的场面并且脏话连篇,但是中文有着数千年文化,我们能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四字成语,写作方式来描述我们想表达的感情。如果一首歌曲没有有意义的词,只有空洞的旋律,那么一首歌就会少很多内涵。比如说方文山总是能够用一句非常具有意象的词一下子把我们带入到他的意境中去;林夕能够用他的词来向我们诉说爱情的心碎;周杰伦也能用他的词来展现他对音乐的天马行空和特有的态度。
最后就是这些年被很多音乐人更为重视的编曲。我们会发现,与以前简简单单的歌曲相比,现在的歌曲变得更加复杂了。有些时候,一首歌曲过于平淡,确实不够吸引听众,如果有了电音这样的现代因素,会更抓听众的耳朵。比如欧美电音大师艾伦沃克就能够用自己高科技的手段,调配出最迷幻的音乐,如果没有他天才的制作能力,他的歌曲也不会有那么强的感染力。但是这些东西毕竟并不是歌曲本来的元素,矫枉有时候容易过正,本来旋律加上歌词已经很美的歌曲,加上其他的一些元素会让歌曲显得过于臃肿,不够自然,反而让人不能接受,就像一道菜放了太多的佐料,一旦这些佐料不能完美搭配,1+1就会小于2。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曲是一首歌最为核心的地方,任何做音乐的人都应该用一首曲来为自己的歌曲做好铺垫。也应该用心去填词,让歌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用词曲构成一首歌最为基本的特征。最后,也要对自己的歌精心制作,制作也一定要合适。绝对不可粗制滥造,也更不能华而不实。
总之,现在听众的耳朵越来越叼,做歌曲也会变得越来越难,在每个环节都做到用心,努力思考,对自己的歌曲负责,对自己的听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