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绿皮书》在北京上映,小编在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一睹了这部影片的风采。不由感叹这真的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无论是故事性还是演员表演都让人交口称赞,名副其实的最佳影片,虽然表现的是政治正确题材,但获奖绝对不是因为政治正确。演员阿里还凭借此片获最佳男配角奖《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喜剧片,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黑人民权运动爆发前夕,描写一个上流社会的黑人钢琴家Dr.Shirley和一位底层白人司机Tony一起去往南部巡演的故事。故事的矛盾围绕两人的肤色所引发的意外和最后两人内心世界的变化所展开。Dr.Shirley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会说八种不同语言,一口标准上流社会口音的英文,精湛的古典钢琴技艺,对吃穿非常讲究,是一个自带上流社会白人属性的黑人。而Tony是一个意大利裔的白人,属于当时美国主流社会白人鄙视链的最底端,他行为举止粗暴,一口俚语,基本拼写都不会,这些特征通常被标签化地认为是美国黑人的属性,正是这些差异化为影片制造了很多精彩的矛盾,最终他们都改变了自己内心固有的偏见,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当然除了这些,影片中有一些跟音乐有关的梗,懂了它们,会让你对影片的理解更深入,下面就带你们看看吧!1、一个不听黑人音乐的黑人音乐家Dr.Shirley完全是受到白人贵族式教育,他9岁时由于过人的天赋,被邀请去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接触到的完全是古典音乐,他演奏肖邦、李斯特,并对这些音乐家充满尊敬。当第一次在Tony的车里听到LittleRichard时,片中的细节刻画地非常到位,Dr.Shirley先是眼前一亮,然后问:“这是谁?”明显是被自己血液中本能的律动所打动了。Tony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你没听过littleRichard吗?那ArethaFranklin呢?天哪,都没听过!他们可都是你的同胞!”Dr.Shirley显然还是放不下架子,淡淡说了一句“还不错。”2、几段演奏的变化影片中拍摄了几段Dr.Shirley一路巡演下来的演出场景,可以发现,演奏的音乐是在随着Dr.Shirley心情而变化的。第一场演出的Dr.Shirley表现出来的完全是他擅长的古典乐,到了听过Tony车里的黑人音乐以后,第二场可以明显听出他的演奏中多了Ragtime元素,Ragtime是一种早期的爵士钢琴风格,说明Dr.Shirley已经开始接受黑人音乐并融合到自己的音乐中。之后的几场演出,每当被歧视和遇到不顺时Dr.Shirley就会演奏纯古典乐,但开心时就会加入黑人音乐元素进去。最精彩的是最后一场在黑人酒吧的演出,在秀完一段奏鸣曲以后,竟然和乐队一起玩起了十二小节Blues。3、钢琴上的威士忌这是影片的一个前后呼应,在刚启程和Tony聊天时,Dr.Shirley就提到了“爵士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吸烟,他们会把一杯威士忌放在钢琴上,如果他们没有获得和ArthurRubinstein(波兰裔美国古典钢琴家)一样得到尊重的待遇,就大发脾气。但是ArthurRubinstein绝对不会在演奏时这么做。”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自己同胞演奏爵士乐时的自我贬低非常不认同,而最后那场酒吧秀,Dr.Shirley把钢琴上的威士忌默默放到地上,也说明了他对自己身份的尊重。除了主角演绎的音乐外,《绿皮书》中的配乐也非常精彩,大部分为60年代的黑人流行音乐,这些音乐充满了浓厚的老唱片色彩,因为早期模拟录音的方式,让音乐充满了温暖的感觉,虽然少了现代技术的装点,但许多乐迷追求的就是黑胶所带来的底噪和粗颗粒的年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