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是为了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而“宴”是以食为形式的社交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不再只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社会因素灌入其中,吃什么,怎样吃,在什么地方吃,和什么人一起吃似乎都有了仪式化的象征意义。在没有照相机的古代,文学家和画家们用他们的笔将那些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的美好时刻敛入他们的文字和画布。让今天的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伟大的作品,去想象古代城市生活的热闹和繁荣。
.去哪吃?
13世纪之后,城市经济迎来了春天,专卖某种特定食品的店铺尤为兴盛,面包店、肉铺、甜品店、香料店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描绘了食品店,尤其是在物产丰富的弗兰芒地区,画家经常用丰足的食物喻指尘世的欢愉。现代城市商店在19世纪达到繁荣的顶点,他们有大而明亮的橱窗,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食品,也可以在这里用餐交谈。
▲让·贝劳德(JeanBeraud),《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格洛普糕点屋》(LapasticceriaGloppesugliChamps-Elysées),年,巴黎卡纳瓦雷博物馆
小酒馆是欧洲古代城市中极具特色的场所。在古罗马,小酒馆是城市中乌烟瘴气的场所,总有一群乌合之众在这里吃饭、赌博,也常有烟花女子。酒馆墙外张贴着海报,上面列着菜单和酒馆正在举行的活动名称。伊西多罗在《辞源》中专门提到了这样的小酒馆,这里是当时最典型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这里尽情娱乐、逃避现实,也在这里交流思想。薄伽丘的《十日谈》中就有对小酒馆的描写。弗兰芒画家也喜欢描绘小酒馆的场景,虽然在他们刻薄的笔下,小酒馆大都弥漫着低俗的市井气。
▲威廉·贺加斯(WilliamHogarth),《浪子生涯:小酒馆》(Lacarrieradellibertino,lataverna),-年。伦敦约翰·索恩博物馆藏
咖啡馆诞生于17世纪中叶,它的前身是古罗马的露天饮品店。相较于小酒馆,它更加的优雅和高级。年,君士坦丁堡就已经有了咖啡馆,17世纪,欧洲人仿照君士坦丁堡的模样也创建了自己的咖啡馆。19世纪,咖啡馆成了欧洲资产阶级的标志性场所,在后拿破仑时代,咖啡馆里聚集着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顾客,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咖啡馆里谈论政治、文学和艺术,探讨着与革命和自由主义思想有关的问题。
▲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Gogh),《夜间的露天咖啡座》(LaterrazzadelcaffeinPlaceduForumadArlesdinotte),年
▲路德维希·帕西尼(LudwigPassini),《古希腊咖啡馆中的艺术家》(ArtistialCafféGreco),年
“古希腊咖啡馆”是罗马古老的咖啡馆之一,瓦格纳、拜伦、雪莱等名人经常光顾这里。
▲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咖啡厅音乐》,约-年
咖啡馆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它能将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巴黎这个奢侈品和娱乐的大都会,咖啡馆是那些喜爱都市上层社交的人聚会的场所,后来咖啡馆里开始举办音乐会,为了让客人玩的更尽兴。
在从前,只有贵族才有特权享受专业厨师制作的美食,但是到了19世纪,所有能够付得起饭钱的人都可以在饭店吃到最好吃的东西。饭店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公共场所,但餐桌之间又有一定的间隔,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饭店是19世纪画家非常喜欢的主题。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Renoir),《安东尼伯母的客栈》,年
▲文森特·凡高《餐厅内景》,年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认为饭店是一个干净、服务好并且陈设精美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菜肴特别美味,白色桌布代表洁净,是一种传统的餐桌装饰品。
.一日三餐
一家人的相处总是从早餐开始,早餐在西方是一项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流传至今的古老仪式。我们如今最常见的面包和热饮,其实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摆上了餐桌。18世纪之后,贵族喜欢邀请画家来描绘自家吃早餐的情景,以表现自己的身份和高雅品位。从这些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喜欢在卧室或是旁边的小客厅吃早餐,以表现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威廉·贺加斯(WilliamHogarth),《时髦的婚姻:早餐》,年
▲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Bouche),《早餐》,年
布歇的作品精致的诠释了18世纪法国贵族的日常生活。对18世纪的贵妇来说,在这样一个精美的小餐厅里用早餐是一项优雅的仪式。画中的钟形杯子是用来喝巧克力的,热巧克力从那个时候起就是贵族女士们喜爱的饮品。
现代的打工人总是称午餐为工作餐,而在古代西方,作为一天中的第一顿正餐的午餐,被赋予了仪式感。根据《圣经》的解释,正午时分的午餐象征活着的当下,黄昏时的晚餐则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尤其在节日期间,人们会利用午餐时间进行社交和庆典活动。
▲爱德华·马奈(EdouardManet),《画室里的午餐》,年
在拉丁语中,”晚餐“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含义是”在一起“,人们在晚餐时宴请宾客,也在晚餐时与家人团聚。在基督教的文化中,晚餐总是更多地被赋予宗教的含义,那幅最著名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描绘的便是圣经中的经典一幕。19世纪以后,随着布尔乔亚阶层的兴起,人们的社交需求愈加强烈,晚餐中浓厚的宗教情绪被热烈的宴饮代替。绅士和盛装的女士们,在这里推杯换盏,交谈甚欢。
▲朱尔-亚历山大·格伦(Jules-AlexandreGrun),《晚餐结束》,年
《晚餐结束》中左边的女士将餐巾铺在腿上,这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延续下来的餐桌礼仪,珍贵的蕾丝桌布衬托出环境的优雅。白色始终是人们最钟爱的颜色,象征着洁净和纯洁。
.宴饮与狂欢
我们在欧洲古老的美术馆中总能看见一些作品中描绘着一大群人狂欢饮宴的场景,古代的宴会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一种世俗的欢聚。你可能觉得不可思议,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宴会上,人们脱鞋洗脚后躺在卧榻上赴宴,因为这样的姿势让人们感到远离尘世。
▲湿壁画
宴会的场景在各个阶段的艺术作品中都有出现,从古代到中世纪的骑士时代,从宏伟的文艺复兴到浮夸的巴洛克时期。
▲让-弗朗索瓦·特鲁瓦(Jean-FranoisdeTroy),《牡蛎宴》,约年
相比于隆重严谨的宴会,贵族的年轻男女们则更喜欢轻松地户外野餐,”野餐“来源于法文,最早的野餐与贵族阶级流行的”狩猎文化“有关,在外出狩猎时,人们常常会携带一些茶点,在休息时铺上餐布,把食物放在上面。人们在这里拥抱着大自然,绅士和淑女们也从繁复的餐桌礼仪中获得片刻的放松。这样美好的主题被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捕捉进他们的画布,这些绘画呈现出清新唯美的色调。
▲古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Courbet),《野餐》,年
▲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年
德谟克利特说: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
宴饮只是一种形式,最终的目的是相聚和情感的交换。最早的宴会有着宗教的使命,随着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兴趣,宴会似乎又有了优雅的炫富的功能,而在开放的现代,宴饮成了狂欢的派对。
看了这么多古代宴会的你,是不是已经开始筹划着春天的party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