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象征死亡与恐怖的骷髅,是怎样在艺术和时尚

骷髅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虚空”,Vanitas。出自圣经《传道书》:“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或者一句拉丁语格言:“勿忘世人终会死”。这和佛教《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旨在提醒人们生命的短暂、欢愉的无意义及死亡的必然性。生命非常脆弱,在绝对的死亡面前,一切浮华的人生享乐都是虚无的。

东西方对于,骷髅的不同看法

永乐宫重阳殿壁画《骷髅叹》

但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比咱看得开,其中的代表便是庄子。《庄子·至乐》中有一段《骷髅叹》,讲得是庄子去楚国的路上遇到了一具骷髅,问他生前的死因后枕着骷髅睡去,骷髅在梦里告诉他死后的快乐比人间的劳苦要轻松许多的故事。虽然按照今天的价值观来看这并不算是十分积极向上的思想,但至少说明在庄子那个年代,是有中国人不会谈“死”色变的。

东汉的大科学家张衡写过《髑髅赋》,曹植也写过《髑髅说》,均源自于庄子的《骷髅叹》,借与骷髅对话来讨论自己的生死观。而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佛教传入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历代统治者们以成仙、来世、天国这些概念来描述死后世界的开心愉快,既能规诫百姓现世的行为,又能减弱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一举两得——当然,全世界的宗教用的也全都是这一套。所以古代中国人不怕骷髅,成骷髅说明已经去极乐世界了,起飞。

宋代宫廷画师李嵩的《骷髅幻戏图》

这样看来,现代中国人不喜欢骷髅可能还有个原因:因为我们不信宗教,而信科学。谁管你什么死之后能上天堂的鬼话啊,死了既没有魂魄也没有来生,什么都没有了。

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时期,小汉斯·霍尔拜因的代表作。画中描绘了两位来访英国的法国大使。左边是法国驻英大使丁特维尤,右边是外交官、主教塞尔维。

而在画面的中间,是一个两层的架子,架子上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含义。第一层摆放着各种天文学仪器,包括天球仪、圆柱形日晷、四分仪和多面体日晷,象征神圣与科学。第二层则摆放着地球仪、数学书。旁边马丁·路德赞美诗的唱颂集和一个断弦的鲁特琴放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和谐的象征,它暗示着宗教改革造成的冲突。文艺复兴时代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都在架子上得到了展示。然而这幅画中最奇妙的隐喻并不是这些,而是画面下方一个畸形的图案。我们只有走到画面的最右边,才能勉强看清——这居然是一个骷髅。其实,骷髅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尤其多见于静物画,代表着特定的含义。除了骷髅,一些其他的物品也被赋予了象征含义。比如蜡烛、时钟、书籍、沙漏、花等等。怀表象征生命的转瞬即逝,熄灭的蜡烛、倒干的酒杯象征生命的完结。

时尚IP

骷髅为标志的时尚品牌大家就更为熟悉了,当年的MASTERMINDJAPAN。无独有偶,对于主理人本间正章来说,骷髅头所象征的也是美好的希冀——

“骷髅头包含的含义是——爱与和平。骷髅是MMJ能够走到今天的幸运符,当然我也希望能够成为穿着我们单品的人的幸运符。另外,也承载着“到死也别放弃梦想”这样的信念。这是MastermindJAPAN想要向世人传达的态度,也是我人生的信条。”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历经千百年,骷髅这一意象也随着文学、音乐、时尚的发展从单纯的死亡象征逐渐演化出精英、自由、反叛、永恒、希望等不同的含义,而在这演变的背后,也是人类对于死亡这一历程认识逐渐加深的过程。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是老一辈人看来一定要大骂这些年轻人大逆不道,但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死亡。

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不是让你对生命的有限产生焦虑,反而是在知道了生命的长度后去拓展它的宽度,把有限化为无限。这和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点像。这种方式的意义在于:由于面对死亡而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活出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度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编剧和主角,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义,便无憾了。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定的是我们的死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