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笛复活记听见八千年前的声音

白癜风发病的原因 http://m.39.net/pf/a_4321506.html

新华社郑州12月11日电题:骨笛复活记:听见八千年前的声音

新华社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八千多年前,一只仙鹤死去,把尺骨留在原始人的聚落。

聪慧的华夏先民,给它钻上了孔。从此,人类世界响起丝竹声。

“骨笛音色明亮、朴拙,带着悠远神秘的气息。每次吹起它,都感觉心灵和祖先离得特别近。”33岁的贺小帅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骨笛演奏者。他长于笛、箫、埙多种乐器,但手持骨笛时,心中总涌起别样的敬意。

贾湖骨笛,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河南博物院的展厅里,在莲鹤方壶等国之重器的映衬下,贾湖骨笛因小巧而显得低调,却丝毫未被掩盖光芒。八千多年岁月侵蚀下,笛身仍晶莹亮洁,上面整齐排列着七个小圆孔。

贾湖骨笛刚出土时,专家们为测音,用它吹奏了一曲民歌《小白菜》,这是世人第一次听到如此远古的乐器声,骨笛的音阶结构、保存完整度都堪称奇迹,闻者无不动容。

“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音乐史的起源提前到了多年前。”曾任贾湖遗址发掘领队的张居中说。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距今约―年,是淮河流域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

从年到年间,贾湖遗址共出土40多支骨笛,大多为7个音孔,皆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制成。其中最完整的一支,通体油光发亮,仿佛还带着远古的温度,据推测它曾被先民长期把玩。

为追寻华夏正声,让今人在音乐中感受祖先的情感脉搏,贺小帅所在的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从十多年前就开启了骨笛的复原展示之路。

“我最早吹的笛子是树脂材质,后来是骨粉,太丑气了!”贺小帅年加入时,华夏古乐团的笛子虽是仿制贾湖骨笛,但外观、材质、音色都和骨笛相去甚远,“很不甘心,我经常想,就没有真正的骨头吗?”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霍锟——华夏古乐团团长,他心心念念想拥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骨笛。

“观众可能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1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