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名人的工作习惯,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作家大多数都是非常规律的工作,而且那些保持规律工作的作家都很长寿。而搞音乐的恰恰相反,他们既不规律也不长寿。
我发现大部分作家都是早上起来工作到中午,剩下的时间基本上就做一些杂事。因为写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能短时间内完成。这就必须要求作家们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我想他们的长寿跟他们的作息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这让我想起来香港的四大才子来。其中除了黄沾是搞音乐的,其他人都是作家。而只有黄沾早早的生病去世,其他的人都活到了80以上,这是否就是这种规律的一个体现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规律性的生活对我们的健康可能会有至关重大的作用。
在作家圈里,最有名的规律典范应该就是村上村树了,他每天凌晨4点起床,喝咖啡吃早餐后就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10点,然后跑步十公里。晚上9点准时睡觉,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规律的生活,让他能够在70多岁的年龄,还能够继续的工作。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康德。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如此描写哲学家康德的日常:「康德的一生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也没有历史。他在德国东北边陲老城柯尼斯堡偏远的静巷中,过着规律、机械、近乎抽象的单身汉生活。我相信当地天主教堂的那口大钟工作的规律性都不如其市民伊曼努尔·康德。他起床、喝咖啡、写作、上课、吃饭、散步,一切都有它固定的时间。当康德下午穿着灰外套,拄着西班牙手杖出门时,邻居就知道那一定是三点半。」
就是因为康德这种极度规律的生活习惯,让他在那个平均50来岁的年代,活到了80岁的高寿。
那么我们来看看搞音乐的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让我们来看看莫扎特的生活习惯。他经常6点起床,整天都在音乐课、音乐会和社交应酬中打转,经常不到凌晨1点不沾床的人。在这样的生活习惯下,他只活到了35岁。
卡尔·荣格说:“我已经认识到,如果一个人已经很累,需要休息的时候仍然坚持工作,那他就是傻瓜。”好吧,或者说是一个“莫扎特”。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就不必一一列举。
在这里想讨论的就是规律的生活对健康的影响。这里的规律不单指规律的工作,还要规律的休息。制定一个对自己最好的计划,每天按照计划来,时间长成了习惯就好了。
规律的生活就像匀速行驶的汽车,一定是之中高效又省油的状态。也许这就是长寿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