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句“周杰伦微博数据这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让无数周杰伦粉丝和路人团结起来,在21号将周杰伦超话送上了社交平台明星超话排行榜第一的位置。这场“流量”争夺战,让原本打算佛系追星的乐迷们不得不重新出山,每日辛辛苦苦刷数据,体会一下今时今日追星男女孩们的手法和技巧。
这场情怀与流量间的对抗,背后是代表每个时代流行文化间的对抗,经典是否会被更迭,新的事物是否就是坏?每个时代都有唱响时代之音的人,年初的周杰伦,上世纪末的摇滚乐,罗大佑以及不可避免的鲍勃·迪伦。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漫游史,上周末,我们在深圳旧天堂书店举办了一场分享会,邀请到乐评人李皖和作家戴冰一起聊聊他们的私人音乐清单。因为说的实在太好,我们把现场对话整理成文字,与各位分享。希望你们看完有新的启发。
李皖: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聊天。今天,我跟戴老师是头一回见面,跟在座的各位也是头一回见面。通过书是一种认识的方式,通过聊天是另外一种认识的方式。希望大家通过今天晚上我们的交谈,能够有所收获,这是我最大的一个心愿。
戴冰:非常感谢大家。这一次新民说给我发短信,说会和李皖老师有一个关于音乐的对话,我特别诚惶诚恐。因为从九十年代读李皖老师的《听者有心》的时候开始,我就是李皖老师的粉丝。李皖老师比我略大一点,但我们开始听中国流行音乐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的。后来我在《读书》杂志上看见李皖老师的专栏,谈罗大佑等等,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今天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想听李皖老师好好地聊聊音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段听觉历史。我应该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到鲍勃·迪伦的人。我最早知道鲍勃·迪伦的名字,是在一本八十年代的书上:迪克斯坦的《伊甸园之门》——这个书名其实也来自鲍勃·迪伦,是他一首歌曲的名字。说到八十年代,我后来意识到,我们文化的传播存在一些近似“秘道”的途径。后来才明白,是怎么样的一个体系支撑它——这是一个不同的时空。
上面说到我们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这个改变从哪里来的?若用政治词汇来说,是由改革开放推动的。在文化领域里则有一些“秘道”。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讲,有两本书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想象,一本是《伊甸园之门》,还有一本是《光荣与梦想》。美国记者曼彻斯特写的那本《光荣与梦想》,他描述的是美国近一百年来在生活、时尚、文化及其观念的变化——中国后来把它重演了一遍,这是特别让人意外的。不光是逻辑上的重演,很多具体的事情几乎都重演了。说具体点,比如呼啦圈的流行,“呼啦”一下——全中国就流行了,它在美国也曾经这么流行过,只不过我们比美国晚一点。
《伊甸园之门》也是这么一本“秘道”式的书——我后来意识到,中国对摇滚乐的想象,中国摇滚音乐人的产生,正是来自这些书,没这些书就没那些乐队——这本书当时应该算是当代史研究,作者迪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