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宗教的人适合听流行音乐吗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 http://m.39.net/pf/a_4564815.html

很多人质疑信仰群体是否只能听宗教音乐,而不能听任何的社会音乐,或流行音乐。

针对这一问题,个体看法是:

圣乐无疑对信仰群体来说是更好的音乐选择。

不论从曲调,或是内容,对我们的身心灵都有很大的益处。

而社会音乐或流行音乐,也不是洪水猛兽,需要避之不及,而是可以选择性地听其中一些曲调优美,歌词健康高尚的,正能量的,励志的歌曲。

一、圣乐与俗乐(社会音乐)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圣乐和俗乐。

圣乐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所有的宗教音乐都叫圣乐,因为所有的宗教都认为自己的音乐是最神圣的;

从狭义上讲,一首歌颂,教导神话语或见证恩典的诗歌,由一位或一群诚心赞美、敬拜的信众唱出,即可被视为圣乐。

俗乐相对于圣乐而言,广义上讲不属于宗教音乐的都是俗乐,即社会音乐。

俗不是俗气,而是指通俗。

从信仰立场上讲,也有人认为是信仰群体中所唱的一些与传统不相符的,带有社会流行音乐味道的歌曲。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圣乐与俗乐的关系是指教会音乐与社会音乐之类的关系。

二、圣乐与俗乐的本质和作用

首先我们要知道,圣乐与俗乐从本质上是没有世俗之分的,都属于音乐。

音乐的基本解释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我国著名作曲家沈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第一目的一般不是为了学习,也不是为了受教育,乃是为了娱乐,得到美的享受。

圣乐主要是使信众在敬拜时,思想情感更加投入,彼此之间更加相通,生命愈发长进,使人更加的与至高者亲近,在生活中也能得到鼓励和安慰。

圣诗的歌唱包括三方面:

1、对神—颂赞感恩;

2、对人—见证宣扬;

、对自己—自省激励。

可以说圣乐作为一种音乐,在它所属的范围内,对集体、对信徒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唱诗班

圣乐的各种功用体现了音乐作为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俗乐作为社会音乐,在社会中也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们情感上的波动常常需要用音乐来抒发,人快乐时想高歌一曲,悲伤时也常借着音乐抒发心中的痛楚。

生活中的快乐和压力也伴随着音乐,音乐对于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就像周杰伦的很多歌曲都很励志,如《蜗牛》、《稻香》等。

周杰伦

所以圣乐与俗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音乐,都是人在各自环境中思想情感的体现。

圣乐与俗乐的不同在于,圣乐是面向信仰群体的,而俗乐是面向社会的。

二者的载体不同。

圣乐一般情况下只用于崇拜中,包括正常的礼拜,以及不同场合下的崇拜,需要有严格的崇拜礼仪。

到现代,圣乐的崇拜礼仪已逐渐化繁为简,但仍需注意很多细节。

当然,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圣乐已经成为信众平时休闲生活中所听的主要音乐,有时与崇拜无关。

而俗乐是面向社会的,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成员,不管其宗教信仰如何,都可以很自由地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社会音乐。

所以俗乐的影响力和范围是非常大的,包括了所有的社会成员。

三、如何看待圣乐与俗乐的关系

当我们在看待圣乐与俗乐的关系时,应当存着理性的思维去面对。

作为信仰的群体,不应当排斥俗乐,看到社会音乐就敬而远之。禁止接触社会音乐,贬低社会音乐,甚至仇视社会音乐,这都是不可取的。

作为信仰群体,不应当排斥俗乐,而是应当吸取俗乐中的优点、精华。

我们看到从十八世纪开始,西方的音乐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一些优秀的作曲家不再只单单创作教会音乐,而是开始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的社会音乐。

如这一时期著名的管风琴家巴赫,他也是整个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音乐家。

作为教会的管风琴师,他创作了许多伟大的圣乐作品,如《B小调弥撒曲》、《圣马太受难曲》。

同时他也创作了许多与教堂音乐无关的作品,是为了教学和家庭或宫廷娱乐而写的音乐。

还有以创作《弥赛亚》这一伟大圣乐的作曲家亨德尔,他所创作的清唱剧并非教堂音乐,而是供音乐厅用的,对剧院演出要比对教堂礼拜适合得多,所用的也不全是宗教题材。

我们看到在优秀的音乐家身上,既能创造出神圣的音乐,也可以创造出优美的社会音乐。

莫扎特

所以俗乐中也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不能一味地排斥、贬低、禁止。

而且我们看到,在现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中,俗乐在当代已经是整个世界的音乐,带有普世性,优秀的音乐都是在世界各地流行着。

俗乐在现代的音乐格局中,代表着领先,代表着时尚。俗乐更适合大众,深入亿万人的思想理念中,与当代人的思想产生共鸣。

同时俗乐由于没有思想的束缚,发展更加自由,更富想象力。

所以俗乐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教会音乐工作者的借鉴与学习,不能单纯地把俗乐拒之门外。

但是对俗乐中的糟粕还是应当划清界限,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原则。俗乐由于过于自由没有约束,很多内容是与圣乐相抵触的。

对于俗乐中与神圣与对立,与圣经原则背道而弛的,与传统的崇拜元素格格不入的部分,是应当坚决地予以反对的。

而作为一个社会音乐的工作者,或者普通的音乐爱好者,站在俗乐的立场上的人,不能排斥圣乐乐,以为宗教音乐都是落后、愚昧的。

而是必须真切地知道,圣乐在音乐史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当代的音乐体系主要来自于西方,不管是简谱,五线谱,还是钢琴,小提琴等乐器,都是来自于西方,整个音乐的体系都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

而翻开西方的漫长的音乐历史,就更能够看到,甚至可以这样说,圣乐史其实就是西方的音乐史。

从中世纪的圣咏,到文艺复兴的音乐,再到宗教改革后的音乐,无不是以圣乐为主体。

从格利高丽圣咏,到后面音乐史上声名远播的巴赫、海顿、莫扎特,甚至贝多芬,都在圣乐创作中留下了音乐史上许多宝贝的遗产。

这些音乐家同时也创作了许多与信仰体裁无关的音乐作品,说明了圣乐与俗乐之间并不是格格不入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所以当代的社会音乐工作者更应当重视圣乐在音乐史中的地位,从中吸取精华,吸取灵感,以充实其社会音乐的作品。

因为圣乐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已经保存了十分丰富的音乐瑰宝,只要用心去学习去感受其中的精华,可以说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贝多芬

总结:

圣乐和俗乐同属于人类的精神食粮——音乐,而音乐本没有圣俗之分。

无论是站在哪一方的角度,都不可排斥对方,因为这样只能是固步自封,不能提升自身的水平。

不论是作为音乐工作者还是普通的对音乐的爱好者,是站在信仰的立场,还是站在社会音乐的立场,都应当对对方的优点加以吸纳,应互相促进,以达到共同进步和推广。

从信仰角度看,作为一个普通的信徒,应当更加理解到圣乐的神圣和宝贵,保持圣乐的纯洁,经常用圣乐来赞美至高者,同时藉音乐更新自己的生命。

而对于俗乐,应当保持理智的态度。不可一味地抵制,应当认识到俗乐中也有优美的音乐作品。

但是也不能沉迷于不符合圣经原则的社会流行音乐中。

当人们都能够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圣乐与俗乐的关系时,就能够促进音乐更好地成为人类的精神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5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